第17部分 (第1/4页)

想来先前也仔细打听过各人的爱好,小焦氏在礼物上颇费了一番心思。

送给顾琴生的是苏绣山水小面屏风,送给顾画生的是一对红玉镯子,送顾香生的是一方蟾宫折桂香牌,顾香生没有细闻,但从那若有若无的香味上来判断,里头用的方子外面不曾卖,应该是焦家独有的香方,至于送顾眉生和顾乐生的,则分别是一套精致茶具和文房四宝,既显出自己与长房的亲疏关系,又不失礼,收到礼物的人都很满意。

殊不知大家在观察小焦氏,其实小焦氏也趁机在观察每个人,等回到自己院子,小夫妻俩关上门说私房话的时候,提起今日见礼的事情,顾凌问她对自己几个妹妹观感如何,小焦氏便笑道:“都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这话果然不假。若是用五行来形容,大娘若水,二娘似火,四娘则近木。”

顾凌果然大感兴趣:“此话怎讲?”

小焦氏笑道:“上善若水,包容万物,大娘秉性柔和,婉约绮媚,正所谓动者乐流水,静者乐止水。利物不如流,鉴形不如止。在妾看来,静水流深,宛如大娘。”

顾凌想了想,顾琴生平日里说话做事,无不轻声慢语,大嗓门的人到了她跟前也不自觉地放轻声音,即便是流水,也像那多情春溪,绵细潺潺,清澈却不澎湃。

“有些意思,那二娘为何又像火?”

小焦氏笑道:“二娘生性热情,可不就像那熊熊烈火一样?”

她没有说出口的是,她觉得顾画生像火,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火者,气之所聚也。顾画生行事风风火火,易于冲动,比大娘少了几分婉柔,比四娘也少了几分淡定,这把火若不稍加遏制,迟早灼伤别人,也灼伤自己。

顾凌摇摇头,显然对自己这位同母妹妹也有些无可奈何,还叮嘱小焦氏:“二娘嘴巴利,说话有些不饶人,她若是说了什么不中听的话,你可别和她计较。”

小焦氏自然要说:“自家妹妹,我不会放在心上的。”

实际上她已经领教过顾画生的厉害了,上回击鞠会之后,焦太夫人有意让顾凌和小焦氏在婚前多熟悉一些,便让许氏几次邀请小焦氏上门作客。

在那之前,焦家与顾家虽然是亲戚,实际上来往并不多,焦家即使有焦太夫人在,也难以阻止日渐没落的趋势,小焦氏的父亲是文人脾气,生怕别人说焦家爱慕虚荣,便不愿与顾家这等勋臣世家多来往,反倒与寻常文官来往密切一些,这一点连焦太夫人也拿他没办法。

小焦氏与顾凌的婚事,一开始焦父也不是很赞同,最后还是焦太夫人拿出长辈架势压下来,焦家才同意的。

然而顾画生似乎并不大瞧得上这位未来嫂嫂的门第,吃饭时借着为小焦氏介绍菜品的机会,话里话外流露出优越感,虽然没有明白说出来,但小焦氏如何感觉不到?

当时小焦氏心里只觉得好笑,自己娘家母亲再三叮嘱,对她说许氏虽然是顾凌继母,可也是国公夫人,就算心里再如何想,面上也不能不敬,但估计她母亲自己也没有料到,为难她的不是许氏,反倒是自己的小姑子。

都说婆媳,妯娌,姑嫂关系最难处理,小焦氏没遇到前面两个,反倒在最后一个上触礁。

不过这些琐碎小事,她并不打算和顾凌说,一来自己刚刚嫁入顾家,立足不稳,顾凌对她的感情也不是很深,说多了只会适得其反,二来若是经常在小事上告状,难免会给人留下长舌妇人的印象,以后遇到大事需要夫妻商量,估计顾凌也听不进去了。

顾凌见她如此通情达理,心里自然是满意的:“那四娘呢,为何说她像木?”

小焦氏笑言:“木者,树也,栋梁也,敦厚平和,不骄不躁,不偏不倚,不若水之柔和,又无火之猛烈,依我这些日子看来,四娘的性情倒与木性有些相近了。”

顾凌有些惊异:“没想到你对她的评价竟如此之高,我还以为你要说她木讷呢!”

小焦氏:“四娘可不是木讷人,她虽与夫君非同母所出,但待我却是极亲厚的。”

顾凌感慨:“的确,我们这一支的兄弟姐妹虽然不是同母所出,却没有其他人家家里那样争斗不休的情景,想必是顾家祖宗在天之灵庇佑的缘故。我听说严家因为这一代信国公所出子女甚多,平日里后院也多不安生。”

小焦氏微微一笑:“何止是严家,连我们家,我那几个异母弟妹,其实与我也不是一条心。”

有比较才有高下,顾凌原先也觉得自己家里头兄弟姐妹之间亲情有些淡薄,就拿他和顾准来说,其实他对这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