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 (第1/4页)

“我吵醒你了?”他回身歉然道。

“没有,我平素差不多也是这个时辰起来的。”侍女将外裳捧来,夏侯渝接过,帮顾香生穿上。

“我不在京城,你要照顾好自己,修史的事情不要太费心了,我倒宁肯你多出去走走,还有,你在学堂的时候多留神,别被那些冒冒失失的小孩儿冲撞了,我会让苏木她们也跟着你……”

后续的声音直接被顾香生一手掐灭了。

夏侯渝的嘴巴被她捏成“鸭嘴”形状,边上婢女都在捂嘴忍笑。

顾香生甜甜一笑:“殿下别唠叨了,该上路啦!”

夏侯渝委委屈屈闭了嘴。

顾香生带着众人将他送出门口,张叔早已牵了马在外面等着,黄珍虽是文人,这几年跟着夏侯渝东奔西跑,骑术还算精湛,也跟着牵了匹马,另有侍卫随从十数人。

“于蒙还在城外等着我去会合,我该走了。”夏侯渝捏了捏她的手。

“保重。”顾香生回以一笑。

千言万语,尽在这两个字之中了。

夏侯渝上了马,最后回过头深深看了她一眼,目光似有许多话要说,但终究什么也没说,他扬鞭策马朝城门方向疾驰而去,一行人跟在后面,伴随着马蹄声渐行渐远。

顾香生站在石阶上,直至对方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中,方才转身回去。

……

夏侯渝的预料没有出错,到了七月底,齐军依旧被拦阻在象州和迦南关两处地方,毫无寸进,眼看粮草一日日消耗,又有北面回鹘人虎视眈眈,朝中关于撤兵的声音越来越多,此时魏国那边也送来和议书,提出希望重新修订盟约,结两国百年兄弟之好,互不侵犯,魏国那边甚至还退了一步,说愿意每年供给齐国十万贯的岁金。

十万贯听起来不少,但到了国与国这个层面上,实在不值一提,魏国拿出这点钱,根本不费什么事,但这种妥协低头的态度,令齐国国内不少人感到满意,觉得不妨先答应下来,反正齐国现在一时半会也不可能攻陷魏国,再耗下去,齐国也未必占得了什么便宜。

但齐君明显有着完全不同的想法,他并没有答应魏国的条件,这件事反而促使他终于下定决心,决定亲征魏国。

这些事情不是什么秘密,顾香生身在京城,身份使然,离权力核心圈子也近,就算她自己不刻意去打听,上官和也会将消息送到她面前来。

八月初,夏侯渝抵达柴州。

就在他到柴州之前的两日,柴州刺史许玮正好因为指挥作战心力交瘁,在官邸中病亡,回鹘人不知怎的听到风声,举兵来犯,夏侯渝到柴州的那一日,正好就遇上了回鹘人攻城。

许玮的死让柴州很是乱了一阵,回鹘人如狼似虎,柴州差点就守不住,这时候幸好是于蒙带去的那两千兵马及时赶到,发挥了作用,加上他们带去的“万人敌”,仗着兵力增援和火弹之威力,生生抵挡住回鹘人的攻势。

两日之后,回鹘人退兵,柴州得以保住。

不过这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夏侯渝击退回鹘人之后,意味着他正式在柴州确立了自己作为行政军事统帅的权威,但夏侯渝并不满足于此,他在柴州站稳脚跟之后,就开始谋划着要给回鹘人一点颜色看看。

而此时,伐魏的战事进展并不顺利。

魏国求和的提议被齐君驳回,紧接着齐君又决定亲征,朝中自然而然分成几派,一派主和,主张答应魏国的提议;一派主战,但不赞成天子亲征;还有一派不但主战,而且也拥护天子亲征,认为亲征能令士气高涨,有助于齐军早日攻下魏国。

主和的以文官为主,包括丞相于晏在内,都进行了委婉劝谏,但也有例外,譬如中书侍郎殷溥,原为寒门子弟,被皇帝一手提拔,素来对天子忠心耿耿,他就十分赞成皇帝亲征。

夏侯礼在位三十余年,天威隆重,无以复加,这些反对的声音其实起不了多大作用,他若是一意孤行,众臣也奈何不了他,更不必说皇帝的拥护者其实并不少,武将们早已磨刀霍霍,想通过伐魏来建功立业,天子一旦亲征,中军帐就不是他们说了算,如此就算战事出现失误,天子也怪不到他们头上去,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八月中旬时,战事又发生了新变化。

齐人在越过迦南关进攻剑州数次未果,反被魏国大将曹宏彬用计诱敌深入,大败齐军,致使齐军连原本已经占据的迦南关都丢失,不得不退回迦南关外的武阳县。

此事一出,魏国欢声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