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 (第1/4页)

办法真好。

天然的、不靠农药和激素种出来的作物在城里人中大受欢迎,他们愿意花高价租用农田。

打个比方:假如原来一亩田的收益一年为一千五百块左右,现在分成十份租给别人,代种费一份收三百,代种一年,所种出来的粮食全归承租人所有。

这样一来,一亩田租出去的收入便是三千块钱。同样的付出,但收获是原来的一倍!只要会算账的,都愿意把田分成这样的小部分租出去了。

当然,村民们也会为自己留一部分,不然他们吃什么?别人都愿意花大价格让他们直接种了收了吃,他们也不想出去买那些“高科技”产物下的粮食。

这些租出去的田,由承租人自行决定种什么,不过肯定是必须按当季作物来,所以多数还是参考的当地村民们的意见。

而靠着旅游业,当地村民们大修特修起各种休闲会所,要么就是小型的私人旅馆,旅游旺季来临的时候,这里最差的一户月收入都在万元以上。要说明一下的是,肯定除了苏大贵那一家子。

这让别的村羡慕得啊,都觉得是他们遇上了贵人,有开发商看中这块地,所以一村才这么富裕的。

附近的几个村也开始纷纷效仿,只不过他们资金有限,就依仗着离一村近,所以靠着这点发了笔小财。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有祝家很大一部分的功劳,毕竟,一个新企业想要立足,得先从爬做起,会爬了才能站起来,站起来还不能跑,得先学会走路,能走路了,再加快步子学习跑步,这可不是几年时间能做到的。

但是,因为有祝家这个后台,苏氏企业就轻松得多了,其间的很多关系需要打通,祝家有政治背景、有雄厚的财力、有过硬的人脉关系和黑白两道的支撑,对于苏家这棵幼苗来说,就如有一株参天大树庇护,想不成功都难。

正文 第204章 梦想家③

苏微当初是把这些规划好,然后让冷强去着手办的,而她自己呢,除了学习,就是报了很多的课外班。

学外语、学舞蹈、学绘画、学武术、学钢琴,很多她都要学。

最初的时候叶素贞还担心,希望她过一个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童年,可苏微却说了,很多人都走极端,要么就是一样都不让孩子学,希望孩子过个快乐的童年。要么,就是什么都想孩子学,说是以后长大有用处。

不过,谁规定学了兴趣班童年就不幸福了?

幸福的定义是什么?说得太深奥没意思,浅显的来说就是要活得自在、精彩、快乐。她学这些都是为了这三样而学,怎么不叫幸福呢?

苏微自己就买了架钢琴,学校寝室是四人间,她没办放,就在外面租了一间屋子,三不五时的去练练,当然,每天还得回学校住,毕竟她还只是中学生,学校是不允许她们自己出去租房子住的。

虽然赵一川和她一个班,但看得出来她的努力也给了他不小的压力,所以两人在学校倒是很少说话,各忙各的。

随着河口一村变成了梦想家渡假村,赵家人和张小花的家人也由此赚了不少的钱,完全不再担心孩子的学费问题了。

就在苏微读初二的时候,张小花也考上了省城一中,这个消息给村民们的冲击可不小,没想到,一个苏微改变了这么多人的命运。

张小花是所有人都知道,她的目标就是苏微,她就是一心一意向苏微学习的,所以,对于张家人来说,对苏微真算是感激不尽了。

平日里,也尽量的去帮叶素贞。所以苏微不在家的日子,倒也不担心有什么事发生。

现在家里最不缺的就是钱了,这让当初不认他们的苏奶奶后悔不已。时不时的想去占点便宜,苏大贵当初把房子全给了苏微,自己就只剩下一点地了,后来搭了个茅草屋住着。

河口村被改成梦想*家以后,苏大贵也学着别人,把自己家的地租出去,多少赚了些钱。

只不过,他赚的钱那真算是微不足道了,别人都盖起了小洋楼,就他还是个小小的砖瓦房。

在这个富裕的村子里面,别提多碍眼、多不协调了,和现在的苏微家对比来说,就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区别太得苏大贵他们看一次吐一次的血。

在后来,他们才得知,原来自己村子这不是被什么开发商看上了,而就是苏微家发达了,才带动起村民们一起来发家致富的!

在刚刚得知的时候,他们一个个惊讶得半天合不拢嘴,完全不相信这是事实,很久才明白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