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罗素虽然也觉得自己刚刚有些冲动,但是仔细一想又不后悔了,“娘,你也说了,他们家的药一直不见好,可见便宜也没好货。咱们去别家看看,哪怕贵一点,也得让给二弟给看好病了。要不然一直这么耽搁了可不好呢。”

赵母心里虽然还是觉得这个法子不算妥当,但是事已至此也没法子了。

“也不知道够不够。”

“娘,先去问问,要是不行,咱们就用这些馒头抵债。要再实在不行,我回来给这小子磕头认错,也把二弟的药给买了。”

罗素这下子也算是豁出去了。

赵辞这病是不能耽误的,早点好起来,这个家才有个新气象。家里也能少些负担。

哎,只怪这里的医疗水平太差了。

婆媳两个又拐了几条小街道,才找到了一家药铺,门上上面一个招牌——仁心堂。

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仁心,但是看着里面东西摆着挺齐整的,而且看病的人也比之前那个药铺多。罗素领着赵母才进屋,一个伙计就迎了过来。“是看诊还是买药?”

赵母虽然紧张,还是急切道,“小师傅,我们是买药的。我儿风寒入体,一直躺床上呢,你们这边能治好不?”

小伙计一听,又打量了两人,“咱们这药是没话说的,保管药到病除,但是这价钱也不低。”

赵母看了眼罗素,又回头问道,“这价钱多少?”

“十五文钱一服药。”

小伙计说完,就转身进了柜台。旁边又有人过来抓药,爽快的给了铜钱,小伙就就高高兴兴的给抓了药走了。

罗素心里暗自算了一下,今天卖柴火有七文钱,然后赵母本身是有八文钱。这钱倒是刚刚够。

只不过想买余粮却是不行了。

赵母没想这么多,追到柜台边问道,“这得吃多少能好啊?”

“哎哟,这种事情谁能说个准头的。要么吃七八服药要么就是十来服的。”小伙计见两人犹犹豫豫的,知道肯定是没银子的,脸上也没了刚刚的热情了。

罗素摸了摸自己口袋里的几文钱。

真是她身上最后的财产了,拿出来之后,到时候家里没余粮了,一家人真是要饿肚子了。

“这可咋办啊,要不再回那边去?”赵母这时候急着没有以前的那种当家人的气魄了。

自从之前卖柴火的事情之侯,她心里已经有些想要依靠自己儿媳妇了。

罗素叹了口气,正想说买一服贵点的回去试试看,要是不行再换。突然,眼睛扫到了一件熟悉的东西。

这是木耳?

“小师傅,这个是什么药材啊?”罗素指着柜台旁边的小簸箕里面的东西。

“这个是黑耳朵,你们药材里面用不上。”小伙计有些不耐烦。

罗素一听,心里顿时大喜,“这个你们药店收不,要是我能找到这个黑耳朵,你们药铺能收不?”

听到罗素有药材卖,小伙计脸上有些不信,“这个可不好找。我们这都是找了专门采药的师傅从老林子里面找来的。你能找到?”

“你只说什么价钱,我就能给找到。”罗素脸上不动声色道。

小伙计看了看她,转身就去问了问旁边正在看诊的大夫。只见他低声和那老大夫说了什么,那老大夫看了这边一眼,皱了皱眉头,然后说了一句什么,就没理会小伙计了。

那小伙计走过来,脸上带着几分轻慢,“这个按着我们大夫开的价,要是新鲜的就给三文钱一两,要是晒干的,给八文钱一两。”

这晒干和没晒干的,重量可是差别很大的。

罗素一听这个价钱,心里的喜悦一下子洋溢开了。

“行,那你先帮我们抓药吧。”罗素这下子不担心钱的问题了。

这木耳别人不好找,她可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木耳作为后来普遍的一道菜,她们学农学的时候,在农业基地里面都学过怎么人工培育这个的。

第七章

回去的路上,赵母都不相信这是真的。

这次回来一趟,买了好药还不说,还弄了这么多的馒头。最重要的是,自家儿媳妇竟然说有了法子可以挣钱了。比砍柴的法子还要挣钱的。

赵母心里又是高兴,又是忐忑。但是见自己儿媳妇心不在焉的样子,第一次觉得摸不准自己媳妇的脾气了。

回到家里的时候,林子正在村口的大树下面和村子里的小朋友一起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