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1/4页)

大伙一听是二十两银子,这心里更热了。

要是以往,这二十两银子就是天价了,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但是如今可不一样了,各家各户的黑耳朵,养鸡和鸡蛋都能换银子,还有马上麦子要丰收了,另外甘蔗来年也能收入一笔。这可都是银子啊。

满打满算的下来,只要劳动力多,勤劳的人家,一年下来也能存个十来两银子,两年也能存下来了。

而且赵家这房子这么大,自家自然是不能和人家这当官的人家比的,只要盖个一进的院子就够了。估摸着十来两就成了。

大伙越想,越觉得可行。

就在村里人正犹豫着啥时候也盖房子的时候,赵大木家里也传来了消息,等这次稻子下田,麦子收回来之后,也抽时间把家里的房子给盖起来,不过他们家也不盖两进的院子,只准备盖一进的,且因着家里两个儿子已经定了亲事了,所以准备盖两个院子。

这下子大伙不淡定了。

赵大木这闷不啃声的,都要盖两家院子了,这可真是闷声发大财了。

“咱家也不想盖啥子大房子,咋说也不能越过了赵大人家里去了,所以咱就准备盖个一进的院子,反正房间多留两间就是了。”

赵二娘在罗素家的新房子里帮衬着办酒席,边笑着聊天。

罗素笑道,“房子够住就成了。我这也是想着日后若是二弟有同僚来看看,房子总算能看得过去,不至于让人笑话了。”

“这倒是,你这房子可不会让人笑话,这看着可真是好看。你倒是会布置呢。这墙角栽的是什么花?“

“是美人蕉,这花好种。”罗素笑着看着自家前院,事实上布置前院栽种了花,后面院子的天井,她还架起了葡萄架,以后夏天的时候可以坐在葡萄架下面乘凉,时不时的摘点葡萄吃,这滋味实在是太美好了。

赵二娘道,“如今房子都盖成了,还要办酒席了,赵大人就没回信说回来看看?”

如今赵辞已经是官身了,村里人上至村长都不敢在称呼名字了,只能以赵大人称呼。罗素听着虽然有些别扭,却也没说什么。

听着赵二娘说起这事情,她笑道,“上次来信说一切都好,只不过刚刚为官,少不得要熟悉一下环境。这时候也不方便回乡的。倒是说待他那边稳定了之后,便让我们去北都那边。”

“那你们是要走了?”赵二娘闻言面上一惊。

虽然早就想着要是赵家老二发达了,赵城媳妇和老大嫂这边估摸着是要奔着去的。但是冷不丁的听着这个消息,她心里还是十分舍不得的。

她如今也和村里人有了一样的想法。

只要赵城媳妇在村里,村里就总是会有好事发生的。

罗素却笑着摇了摇头,“我也不想离开这里。只到时候要是我娘要去那边,我还是要送她过去的。总不好让她和二弟分开。但是我还是要回来的。这里到底也是我的家。”

罗素从来没有想过以后飞黄腾达,或者去什么天子脚下认识什么达官贵人。

她热爱农事。只有在土地里,才能找到那份成就感。且这样宁静祥和的村子,比起北都城那样贵族横行的地方,终究要好上许多的。

听到罗素说不去,赵二娘才松了口气。

不过她看着罗素最近养着白皙的脸,心里又有叹气。这赵城媳妇,终究是在这赵家村留不长的了。

*************

赵辞刚刚从翰林院出来,身上穿着红色的官袍,脚上踏着黑色的白底靴,整个人内敛中又带着几分意气风发。

他手里拿着一封信,准备拿到驿馆去寄掉。

距离上次带信去家中,已经一个多月了,却一点消息都没有。

他心中有些着急,却又不好这个时候向上面请假回去,只得再写封信回去。顺便再让人找找这边的宅子有没有合适的,好早点接他们过来。

才走到东门出口,迎面就见着两匹马遇上了。

赵辞见着来人,赶紧退在一边避开了。

马上的人却停住了,从马上下来,“赵大人这是要回去?”

赵辞低着头道,“下官拜见齐王殿下。”

齐王脸上微微一笑,“文度兄倒是越发的看重规矩了,自从知道本王的身份之后,就不像往日那样了?”

赵辞抬头道,“只如今官袍在身,不敢逾越了。”

“哈哈哈,好,那待会本王从宫里出来,还是在老地方。这几日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