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 (第1/4页)

“你说的是。”另一人点头同意,这宫里一年到头都见不到皇上的娘娘又不少,不差这一个。

云荍听到的时候简直哭笑不得,棠枫跪下认错,她也不明白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行了,好在也不算啥大事,不过也要吸取教训,以后不可再这般鲁莽大意。”云荍训道。

棠枫含着泪谢恩:“恩,谢主子恕罪。”

而此时,满京城上下也都知道这帮人是干什么来了。

原来是他们国家闹了灾荒,朝鲜王专门派他们来请求康熙拨粮救助。

民间对于救不救基本就是两种意见。

不救:“咱们自己还饿着肚子呢,哪有多余的粮食去救那些野人。”

救:“我们是宗主国,手下遭了灾,伸手帮助才是仁义。”

朝堂上却是一致的:给,但是不能给太多。

康熙也是这个意思,最终决定拨粮三万石,那朝鲜使者感激不已,末了又道:“我王一直钦慕上朝之儒学,也在全国倡导仁义礼智信,奈何没有名师,终究只得了皮毛。此次来,我王也是有个小小的请求,想请皇上派个饱学之士到我国交流儒学经义,我王言:以国师之礼待学士。”

这倒是个意外的讯息,康熙没想到朝鲜王会有这一求,不过仔细想想,倒也不是坏事,若真能将蛮夷一样的朝鲜教导成礼仪之邦,那也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啊,说不得还能在史书上重重的留下一笔。

康熙越想越觉得此事可行,不过面上还是端了架子,只说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几位使者可以在京城在多待一阵子,也多领略一下大清的文化底蕴。

事后康熙召大臣商议,几乎全票通过,这件事就这样被定下来,至于派谁去,那就是一个慢慢磨的问题了。

云荍是事情发生了半天之后才知道的,她不禁脑洞一开:不如,趁此机会让胤礿去朝鲜看看?

这一想便止不住了,直接将胤礿叫了进来。

“额娘想让我去朝鲜走一趟?”胤礿又确认了一遍。

云荍点点头道:“是,读万里书行万里路这种话额娘就不说了。反正你出去多走走总比呆在京里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操劳的好。京城太小了,人在这里呆久了,心胸和格局也会变小的,额娘想让你成为一个胸怀天下的人。”

顿了顿,额娘补充道:“不只是大清的天下。”

胤礿的眼神亮了一亮:“儿子懂额娘的意思,定不负额娘的期望。”

“额娘其实也不想你这么累。”云荍突然叹气一声,怜爱的看着胤礿,她给这个儿子施加的东西太多了。

没等胤礿开口劝,云荍就自己收拾好了情绪,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容不得迟疑和软弱。

“而且额娘也有个不成熟的想头。”云荍接着道,“那朝鲜既然对儒家这般认同,是不是…可以…”

话也不说完,只用你懂的眼神看着胤礿。

胤礿眼睛更亮了,云荍满意的点点头:“你这次去,也可以顺便摸摸那边的情况,若未来你能将朝鲜变成咱们的一个省,在历史上的名气绝对能大过你皇阿玛去。”

“皇阿玛英明神武,儿子并不敢与之比肩。”话是这么说,但胤礿晶亮的眼神已经出卖了他。

云荍撇撇嘴,对儿子跟她打官腔很不感冒。

胤礿走出紫禁城,望着天边不断变换形状的云彩,心情突然朗阔起来。

额娘说的对,京城实在太小了,他没必要在这里天天跟那些人大眼瞪小眼,出去看看,会发现更广阔的天空。

不过,紫禁城,他也是不会放弃的。

既然决定了,胤礿便不再迟疑,拉着高天逸开始整理手下的事情,将之都交给戴衡和温安,这次,他打算带着高天逸一起去,这个谋士,应该在朝鲜之事上能给他长足的帮助。

胤礿的动作瞒不了胤祒,得知他要去朝鲜,便也闹着要一起去。

“你就别捣乱了。”胤礿无奈道,“我都不一定能去的成呢,你还想去,皇阿玛可能让两个皇子一起去吗?”

胤祒一脸失望的闭嘴。

胤礿看着有些不忍:“行了,回头我想想,看怎么能让你也出去跑几圈。”

胤祒未来也是他重要的帮手,眼界也不能小了。

胤祒听了欣喜的笑道:“四哥说话算话。”

隐秘而又快速的将事情处理好,胤礿这才整理衣衫,进宫求见康熙。

好在这几日,朝上还在为派谁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