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部分 (第1/4页)

“就是,四弟莫不是一时嘴打了绊,将百斤说成千斤。”胤祉也道,面上有微微的讽刺。

连着两个人出声,众人那漏跳一拍的心脏终于恢复了正常。

康熙微不可察的皱皱眉,才沉声道:“老四,你可知道自己再说什么,欺君之罪,朕也不能饶你。”

胤礿依旧保持着谦和得体的笑容,道:“回皇阿玛话,儿子确定自己在说什么。”

竟是理都没理太子和胤祉两个,这让两个人的脸色又阴沉不少。

“此物儿子手下奴才才带回来时,说是在西方那边亩产千斤,就是因为它,西方才会很少饿死人。”胤礿缓缓道来,“儿子起初也不信,便找了两个庄子试验,今秋才刚刚收获了,皇阿玛可知结果如何?”

胤礿故意卖了个关子,康熙却并不在意,他觉得自己的呼吸都有些急促起来,不由得接口道:“如何?”

胤礿粲然一笑:“一个庄子,平均亩产一千零五十四斤,另一个,却是平均亩产一千两百三十一斤。”

胤礿话音刚落,场上的呼吸声顿时浓重了许多,众人都拿着饿狼一样的眼神看着他。

胤礿不卑不亢的站在中间,身形挺拔。

作者有话要说: 红薯大概是十六世纪晚期就有流入中国,但当时只是沿海的小部分地方有种,并没有推广开来。

而清朝的人口在雍正乾隆时期有爆炸性的增长,跟红薯、土豆、玉米这些食物的普及应该关系很大,作者就做主,让女主的儿子冒领这份功啦。

至于亩产量,清朝小麦的亩产量差不多就是一两百斤的样子,好一点的能到三四百斤。

至于红薯,却是没有确切数据,作者就挪用了西方的亩产量过来,实际上肯定会有差别,不过为了给女主儿子铺路,就写的稍微夸张了一些。

最近没更新,实在是卡文,本来打算这本书写个一百万字就差不多了,结果现在八十七万了,夺嫡还没个结果,莫名心虚的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水了?

所以这几天一直在重新布置剧情,准备接下来紧凑点,快点结束。

断更的事情,跟大家道歉,对不起。

第257章

年节的气氛更浓郁了; 康熙和百官好似都成了弥勒佛; 一个个都笑眯眯的; 初五一过,就迫不及待的赶着上朝。

胤礿一时成了众人的中心; 当然也不可避免的; 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钉。

雍郡王府。

“舅舅今日怎么有空过来了。”胤禛脸上没什么表情,神色淡淡的; 但一声舅舅却已经出卖了他。

隆科多身形散漫的坐在他下手; 牵起嘴角笑道:“这不是来给五阿哥拜年么。”

“怎好劳动舅舅大驾,该是爷去佟府上拜会才是。”胤禛对隆科多的态度有些不悦; 想摆架子却又顾忌着什么。

隆科多察觉到他的情绪,想起自己今天过来的目的,不由得收敛了几分桀骜; 真诚的道:“哪里,原该是臣等拜见五阿哥才是。”

也不给胤禛再客套的机会,直接转移话题道:“臣真是替五阿哥您不值!”

胤禛微微挑眉:“舅舅何出此言?”

“您想啊,您在永定河劳累了一年多; 这是多大的功劳。”隆科多颇有些夸张的道,“可却被四阿哥生生抢去了风头,怎能让人不服。”

胤禛的神色淡了几分,不可置否的道:“四哥所呈之物确实对江山百姓有大用。”

“那到确实不错。”这一点隆科多也同意; 任谁也不能闭着眼睛说红薯不是好物,“可这哪里就是他的功劳了,那不过是早就存在的东西; 只不过被他先得到了,换另外一个人,还不是一样的结果。”

胤禛抿抿唇道:“四哥颇得上天眷顾。”

胤禛早已不是历史上的那个胤禛,历史上的胤禛,此时还没有生出夺位的心思来,仍旧是忠心耿耿的保皇党。

而现在的胤禛,早在他真正记到佟佳皇贵妃名下的那一刻,野心就悄无声息的滋生了,而在佟侧福晋入了四阿哥府后,更是疯狂增长。

相对的,他也对胤礿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别的兄弟因为胤礿过往的经历和平时的低调,都不太注意他,但胤禛却就莫名的一直关注着胤礿。

起初他以为是因为两人的身份,名义上,两人都是皇贵妃之子,都是太子之下出身最好的阿哥,但他却知道,他比不上胤礿,胤礿是淑娴皇贵妃亲生的,而他的亲身母亲,却是一个包衣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