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部分 (第1/4页)

下,别人一定隐姓埋名,他偏不。那时正赶上陶家要给孙辈们找一个西席,谢纯前来应聘,谢纯这样的美男子在建康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那时毕竟通讯不发达,来面试的是陶铿的儿子陶润,也就是五小姐沈沅依的公爹,因为他在荆州出生,只去过一次建康,那时候谢纯还小,所以竟没有认出谢纯。

谢纯的风度才华在一众应聘的西席之中自然是鹤立鸡群,所以他很轻松地就进入了陶家,给一帮半大小子们做起了西席。谢家人也到荆州来找过谢纯,可是他们无论如何想不到谢纯会冒着风险进入到荆州第二大世家的陶家里,在荆州没头苍蝇似的找了一通,自然是无功而返。

谢纯那样个性鲜明的人,在哪里都会成为焦点,就是想低调也低调不了,况且谢纯的性子,也绝不会委屈自己装低调。所以没过多久,陶润就发现新请来的西席心生博学多才,天文地理,数术杂学,可以说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陶润跟着父亲学了一辈子的玄学,成就不过平平,见谢纯不过二十啷当岁,就这么了得,登时起了结交之心。

试探了几次之后,见谢纯性子十分高傲,知道他不会将陶氏家族之事外传,就拿了一些陶铿交给他处理的事务请教谢纯。谢纯倒也没有藏着掖着,只要他问起,谢纯必然帮他想法子解决。

陶润一连办了几件漂亮的差事,连陶铿也觉得奇怪起来。后来一调查,竟然有谢纯这么一位的存在。陶铿也是个爱才之人,当即就让陶润把谢纯带来,等谢纯来了之后,陶铿大吃一惊,“你,你不是纯哥儿吗?”

谢纯不卑不亢地叫了一声:“陶先生!”

陶铿去过建康的次数可比陶润多多了,谢纯这样出色的青年才俊,他又怎么会认不出来。陶铿和谢涵交情匪浅,一年前谢涵亲自写信过来,让他在荆州帮忙找寻谢纯,他怎么也没想到,谢纯就在自己家,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待了一年多。他竟然一无所知。

陶铿当即就想暂时安抚住谢纯,然后把他的行踪告诉给谢涵。哪知道谢纯聪明绝顶,他很轻易地识破了陶铿的想法,并且威胁陶铿说,若是他敢把自己在荆州的事情告诉了父亲和祖父,他回去就说是陶家一直把他藏到现在。到时候谢家不和陶家翻脸才怪呢!

要说这件事也的确如此,谢纯在陶家住了一年多,陶铿若说一点儿都不知道,谁相信呢?明明事实就是如此,可是陶铿却偏偏不能说出去,陶铿也很无奈,就只好暂时将谢纯留在府中。

再让他当西席就实在太委屈谢纯的大才了,陶铿便让他帮忙处理一些军务政务上的事情,谢纯反正闲着也有些无聊,就一口答应了下来。两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竟然成了忘年之交。谢纯强悍的军务政务才能,表现的淋淋尽职,陶铿有了他的帮忙,简直如鱼得水,这一年的时间也是浔阳陶氏势力突飞猛进的一年。

陶铿尝到了甜头,竟然一时半刻也离不开谢纯了。

陶铿见谢纯来了,十分客气地请谢纯坐下,“季平,你来了!荆州如今是是非之地,北燕大军很快压境,用不了多久,恐怕荆州就要易主了,你还是赶快返回建康吧!一来你离家多年,也该回去看看亲人了,二来如今荆州十分危险,你到了建康也不至于每日担惊受怕。”

谢纯微微一笑:“刚才翁主去了刺史衙门,听说被人堵了门,你堂堂一个新任的荆州刺史,竟然来自己衙门的大门都进不去,也真是天下奇闻了,这件事传出去,恐怕翁主的名声也要受到不小的影响。”

陶铿摇头叹道:“你也知道了,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啊!”他授命出任荆州刺史,可是桓劲却不肯买他的账,直接将他赶了出来,根本连刺史府的大门都不许他进。

在桓劲看来,荆州刺史一直都是姓桓的,和他们家的私产也差不多。如今皇帝发疯,将刺史之位给了浔阳陶氏,桓家是绝对不会承认的。

桓家在荆州经营多年,和土皇帝也差不多少,桓家不答应,就代表着陶铿虽然名义上是荆州刺史,可他的话在荆州仍然说了不算数。

谢纯很随意地把玩着手上戴着的一个翠绿色扳指,淡淡地道:“翁主,我知你心地良善,心中一直感念桓奇多年对你的照顾,可是你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形势了,不是你妇人之仁的时候了。现在你的眼前只有两条路,第一,立刻使用雷霆手段,控制整个荆州,整合军队为你所用,共同对抗慕容圭。第二,继续磨蹭下去,等着慕容圭攻破荆州,到时候皇帝必然治你一个守土不利之罪,不但你身败名裂,你的全家,整个浔阳陶氏也要跟着灰飞烟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