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 (第1/4页)

等到日上三竿时,元青跟冬生才挑着黄鳝笼子回来。

得知家里存货都没了,他俩便琢磨着应该提前去进货,不然等小二下午再把卤肉送来,只怕来不及。

既然是要进城,麦芽便对他俩说,干脆再进些其他的回来,比如猪大肠,猪心,猪肝,这些都能做成卤的,另外要是有论斤称的鸡爪啥的,也能拿回家来,做卤肉卖。另外也能卖些素卤,比如花生豆腐干,千张啥的。麦芽想起菜园里的大青豆已经结的很饱满,或许拿它来做卤菜也是不错滴。这个想法,她暂时没告诉他们,等先试验一批出来再说。

这次进城要的货多,一个人去是不成的,元青便执意要陪他一块去,正好他前些时候攒的毛皮还有些稀罕的药材也要拿去卖了。

两人顾不上吃饭,便一同赶着驴车进县城去了。

因为没有事干,李氏便要先回去一趟,田氏不放心她一个人回去,便叫麦芽陪着她一起,等忙完了,再陪着她一块回来吃午饭。

两人走在村里的大路上,人来人往的,路过的人,都跟李氏打招呼,有些人瞧着她们俩搀扶着手走,都掩着嘴笑了。

路上,李氏跟麦芽说起村里要办学堂的事。

“村里真要办学堂吗?”麦芽脸上露出惊喜之色,她可喜欢听见小娃们的读书声,再者说,榆树村人口也不少,村里的小娃们成天没事干,不是到处掏鸟窝,就是下河去捉鱼,总之,没一刻是闲着的。光看林虎成天不着家,就知道他们有多皮。七八岁的小娃正是读书的年龄,要是全都荒废在玩闹上,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李氏想起昨儿傍晚,何秀说的话,心也跟着沉了下去,“听说是要办,夫子是以前村子里的老秀才,现在老了,不想在县城里待,就想回乡养老,具体是怎么回事,我也不晓得,我也是听人家说的。”

没说几句,他们就走到钱满仓家门口,他家昨儿才添的小娃,还没到吃喜面的时候,因此家里除了钱氏娘家人之外,就只有她婆婆在这伺候她月子。

钱满仓跟他娘也分开了过,只因他们身边还有个十岁的男娃,离成家立业还早着呢。

有农村,一般遇上这样的情况,大儿子成亲之后,都得分开过,不然矛盾可就没完没了了。当然了,李家情况不同,虽然当初李元木成亲时,李元青年纪也不大,但是李氏有病,再怎么说,他也得等到弟弟成亲之后,再分家,老话不是说长兄如父吗?身为长子,就该多担待一些。

本来李氏是不打算进去的,可从他家路过时,钱满仓闷着头就跑出来了,一看李氏打这儿过,忙笑容满面的招呼她,“李嫂子,快进屋坐坐吧,我正准孩子满月的时候请你们过来吃喜面呢!”钱满仓一句话,带着三声笑,满脸都是喜悦。

李氏摇头笑道:“现在就不坐了,等吃喜面,我再跟她们一块来,小娃跟他娘都还好吧,能吃不?”她现在不想进去,一屋子人,都不认得,去了也别扭,于是就站在门口跟钱满仓说话。

“好好,能吃的很,每隔半个时辰就要吃一次奶,这不,他奶叫我去河里打些鱼,给娃儿他娘补身子,李嫂子,你还是进去坐坐吧,大勇他娘老惦记着,说要不是麦芽硬逼着她吃下那碗面,只怕真没力气生小娃哩,”因为高兴,钱满仓的话一下也多了起来,完全忘了沉默是咋回事。

麦芽听他提起自己,忙澄清道:“我哪有做什么,还不是大嫂福气好,命里带着富贵呢!”漂亮话,她也会说。

钱满仓乐的合不拢嘴,李氏催他赶快去打鱼,别净在这儿讲闲话。钱满仓对于没请她们进屋坐坐,心里很是过意不去。可又得抓紧时间去打鱼,只得歉意的拎着鱼网走了。

告别了钱满仓,李氏再也不敢耽搁了,赶忙回了家。

麦芽帮着她,把两头猪给喂了,她自认家里的猪养的不错,可一看元青家的猪,才晓得啥叫天外有天。他家的两头猪,足足比田家的大了一圈。

喂完了猪,又给院里的几只鸡喂了食,李氏早晨起来的早,脏衣服早就洗了。

等忙完了这些,已经快到中午了。

李氏锁了门,便跟着麦芽去了田家。

这回,路上又碰上一个人,这人麦芽没见过,但看着村民遇见他,都十分的恭敬,而且那人走路的时候,还一步三咳,身子弱的很,仿佛风一吹就会倒了似的。

他要去的方向,跟麦芽她们竟是一路。

在岔道口的时候,麦芽跟他碰上了,李氏哎哟一声,“呀,这不是村长吗?你咋在这儿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