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部分 (第1/4页)

说到后面,也不是悲是急,那许益的声音隐隐就开始颤抖起来。

他顿了一下,扯着袖子擦了把额上汗水,这才又对着孝宗和姜太后分别磕了个头,痛心疾首道,“事后大都督立刻调派了人手往河流沿岸寻找,想要救助殿下脱险,可是——可是——启用了整整三万人,足寻了数个日夜,也未能寻见殿下踪影。不得已,大都督这才紧急修书差遣下官进京向皇上——报——报丧!”

最后两个字,他的声音已经细弱蚊蝇微不可闻。

姜太后和明乐两人,一个闭目念佛,一个垂眸敛目,各自不动声色的听着。

孝宗在案后全神贯注注意着两人的表情变化,可是这一个丧子、一个丧夫的消息压下来,这一老一小两个女人居然各自连眼皮都不曾抬一下。

姜太后不说话,明乐也不吭声,孝宗坐在案后几度想要开口却又觉得无从说起。

整个御书房里的气氛突然之间就陷入了一种近乎诡异的宁静之中。

那叫做许益的信使匍匐在地,原也是在等着两个女人的爆发的,可是左等右等,直到后背的衣物都被汗水湿透了也没听到一丝的响动,困惑之余终于忍不住悄悄抬头看了一眼案后的孝宗。

孝宗更是脸色阴郁,几乎能滴出水来。

可虽然姜太后和明乐都不肯配合,这一场大戏还是要继续唱下去的。

“母后,虽然事出突然,但是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您——”孝宗叹息一声,从案后出来,刚一抬手扶上姜太后的肩膀,一直都在事不关己闭目养神的姜太后却是骤然睁眼,目光如炬带着凛冽而锐利的刀锋直刺跪在当前的许益,厉声喝道,“把这个奴才拖下去,给哀家打!”

她的为人素来严厉,但是这样有如雷霆之势的发起火来还是头一次。

不仅仅是许益吓的一个机灵,就连孝宗也是心头一颤,不由的倒抽一口凉气。

姜太后话音未落,常嬷嬷已经招手叫了侍卫进来。

“母后,您这是——”姜太后这是迁怒,孝宗知道,却还是做做样子的开口。

虽然表面上姜太后和宋灏母子不合,即便是彼此之间再不亲厚,那也是亲母子,更何况没有谁比孝宗更明白姜太后十几年来隐忍避让的良苦用心。

她可以以和宋灏母子分离反目为代价,就是为了换宋灏的平安,如今宋灏出事,那便是触了她的逆鳞,她是如何也不会忍气吞声的。

可即使她再怎么如何的愤怒又怎样?人都没了,即使她发再大的脾气,一切也都很快就会过去。

两个侍卫拖着那许益往外走,许益惊慌失措的大声叫喊,“皇上、太后,下官只是如实禀报当日的情形,下官没有过失,太后您何故要对下官动用私行?这于法不合!”

“于法不合?”姜太后冷冷说道,“何谓报丧?殷王现在只是失踪,不是没了,如果你今天是带着他的棺饷入宫,哀家只赐你殉葬也便罢了,这样的口无遮拦,诅咒当朝亲王,你还敢说你并无过失?”

孝宗本还预备替许益求情,愣是被她把话堵回了喉咙里。

侍卫们把许益拖出去,直接就在御书房外的广场上打了起来。

那许益一介文人,哪里遭过这样的罪,直被打的涕泪横流哀号不止,不住的请罪告饶。

可是姜太后只就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的听着他的哭喊,毫无动容之色。

一直到二十多个板子下去,孝宗这才试探着开口,“母后,他不过是一时口误,罪不至死,聊作小惩大诫也就是了,若是为此闹出了人命,怕是朝臣心寒。”

“朝臣们心寒?皇帝就不怕哀家心寒吗?”姜太后冷冷说道,“别忘了,老五不仅仅是哀家的亲儿子,他同时也你的亲兄弟,皇帝你是不是需要给哀家一个交代?”

这话再外人听来或许是真的只因愤怒,但在场的三个当事人各自都心知肚明姜太后所谓的“交代”二字到底是何用意。

“母后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您这是要迁怒于朕吗?朕也不想这样的。”孝宗急忙说道,心里冷笑,面上却很有几分惊慌,“虽然老五是因为走这一趟替朕办差才出了这样的意外,可这事情却是天灾——”

“皇上!”一直坐在旁边冷眼旁观的明乐突然开口打断他的话,凤目一挑,目光锐利道:“如果殿下遇险此事并非意外的话,那么皇上是否愿意给我们婆媳一个交代?”

他问的突然,所有人都始料未及,连面色一直不动如山的姜太后都忍不住稍稍侧目看过来一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