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部分 (第1/4页)

姜旦不叫郑姬赏赐:“你的东西都留着自己戴吧,孤来赏他就行了。”

郑姬道:“我赏与大王赏有什么分别?不如我赏我的,大王赏我。”

姜旦仍是不让郑姬赏,他赐给刘箐后,又送了一些首饰给郑姬,悄悄对她说:“你的东西不多,不要再送人了。”

郑姬心里喜欢,想起宫妇的话,提议道:“大王要施恩于他,何不纳他的姐妹进宫来?奴奴必好好照顾她们。”

姜旦皱眉,“不要,孤的后宫中有你一人足矣。”

郑姬感动之下,更想帮姜旦,小声说:“大王不愿与他多说,娶他的姐妹就胜过千言万语。”

姜旦仍是拒绝,“宫里的人不能太复杂,你身边也简简单单的,孤身边也简简单单的更好。”

郑姬劝了几次,姜旦都不同意,她的心中陡然涌进无尽的欢喜与幸福之感。就算大王娶上一百个夫人,她对大王的爱意也是不会减少一分的,但大王竟然只愿要她一个妻子!

这世上不会有比大王更爱她的人了。

她听说了许多郑国的事,知道母亲的悲剧在于郑王的绝情。与母亲相比,她是何等的幸运。

她想帮一帮母亲,又不知该怎么帮助母亲。以前她只敢独自在夜里哭泣,不敢告诉大王。

现在,她还有什么需要隐瞒大王的吗?

刘箐见过大王后,就见大王与王后聊得开心,自己就避到了一旁,很快被段青丝他们给拉进了人堆里,在众人的恭维和赞扬声中,刘箐也渐渐放松了下来,只是不管众人说什么,他都只是在谦虚。

回神时,发现段青丝一直在他身边。

刘箐以前没有与段青丝打过交道,知道他是在王宠臣,不敢掉以轻心。“我敬大人一杯。”刘箐道。

段青丝喝了,却不让刘箐喝完杯中酒,“公子少喝些,大王说了,公子才受了伤,不能多饮。”

刘箐猜得到段青丝是来“看管”他的,从善如流的放下酒杯,笑道:“大王还有何吩咐?”

段青丝道:“大王道,公子若是醉了,累了,可到后面去歇息,如果晚了,住下也是无妨。”

刘箐心中五味杂陈,半晌才叹道:“……大王厚待,某厚颜领受了。”

第446章 不义之战

刘箐是个“英雄”; 宴会上许多人都等着结识他。已经认识的要加深印象,没有认识的当然要认识认识。

等刘箐加官进爵后,再想登门拜访可能有些人就够不着了。

段青丝很体贴,早早的就避开了,又不会离得太远; 万一刘箐被人灌酒; 他还要出来解释一二。

刘箐一边应付层出不穷的人,一边分神听着段青丝他们那边在说什么。

他本以为值日是大王的心腹,说不定就会提一两句开元城的事; 不说开元城,说说其他和开元同病相怜的城也可以啊。

但段青丝那边的话题就有些太大了; 他听了两句就跟不上了。

一人道,“郑国竟然要沦落到向外买粮的地步; 真是可悲可叹!”

时近冬日,正是围炉取暖,一家团圆的时候; 郑国却是另一番景象。

刑家树倒,昔日依附刑家的小家族中,有的升天; 有的落地。但升天的未必幸福; 落地的当然更不幸。

盖因刑家十四座城的粮食竟然不翼而飞了。

郑王大怒; 可他肋下无翅,双目也不能望尽千里之外,当然不知刑家十四座城的粮食都跑到哪里去了; 只知道被他派去收城索粮的官员哭着回来说,粮库全是空的,十四座城外还多了许多流民和土匪强盗。

郑王问流民和土匪都是从哪来的。

那人道,流民是受刑家压迫的百姓,土匪是刑家圈养的私兵。

郑王更是恨刑家入骨,命人把刑家所有抓回来的人全都入狱,男女皆要在脸上刺字为奴,永世不赦。

但没粮食就是没粮食,郑王初时只是恨刑家把粮食都贱卖了,等到有大臣问他要粮时,他才傻了眼。

刑家树大根深,但也不是干吃不干活的。第一,刑家每年都要上供郑国米给梁帝,郑王每年只需要在刑家递上的国书上盖上章就行了,今天他才发现,除了盖章之外,他还需要给梁帝送三百万石郑国米。

他没有。

刑家早成空壳,当然也没有米可交。

第二,刑家在拥有郑国南边十七座城的时候,他同时也养着这十七座城的守军,加起来共四十万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