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部分 (第1/4页)

是想污我有不臣之心?

等把这些人都给搓走了,他就一个城一个城的走一遍,先发粮,再让大家种地,就种黄豆。

鲁人爱黄豆也传到郑国来了,但郑人从来没把它当粮食种过,就是随便种种,随便收收,不就是马料吗?他们还曾经笑话过鲁人连正经的谷米都吃不上,拿马料当粮食。

但现在由不得他们了。

姜武行的是军法,不是在同他们商量。他一声令下,城中百姓就要去田里除草翻地,他说你们给我种黄豆,百姓们就要好好的种下去。

等十四座城走过一遍,他回来时,第一座开门的城中的黄豆已经冒出尺长的苗了。

他这才班师回朝。

“每座城里都留了三万人,这十四座城可以守望相助。暂时还需要运粮过去。”他道。

他平平静静的说完,她还是不知道他为什么心情不好。

是看到郑人的惨状觉得不安?不忍?

……怪她?

她不是头一遭经历,却仍觉得从头顶心凉到脚底心。

她一条计策,意在郑王,结果郑王不仁,转头坑了世家,世家不仁,坑了郑人。说到底,是她的计太毒?还是人心太毒?

她不否认自己做过的事,如果亲临郑地,也会心痛难忍。

但倒回去,她仍会这么做。

她能承受任何结果,不惧怕。

她唯一怕的,是亲人因此怕她。

她没说话。

姜武就继续往下说:“郑王已经立了赵王后之子为太子。但赵王也没有再往前进一步,因为赵王后赋诗召告天下,请赵王退兵。她说之前赵王派兵进郑是爱护女儿,现在女儿已经没事了,他再不退兵就不是爱护女儿,而是要行不义之事了。”

赵王军队没了继续往前打的大义名份,只得先停下,等赵王的话。

姜姬点头,道:“郑王还不知道鲁国要了他十四座城的事。我已经让人去斥责他了。”

这个敢死队队员,是个突然冒出来的人。

第471章 自取其祸

那天宴请诸媛; 姜姬只打算见范姝一人。至于姜奔是不是娶了个假世家女,这个她听过、笑过,就忘到脑后了。

冷不丁冒出一个男子说想投效“隐王”,蟠儿二话不说就将人拿了。

问清来历后禀报于她,不过就算是建城世家之子; 要杀也没什么。

但姜姬起意想见一见; 主要是这个人的话很有意思。他似乎认准“摘星公主”与“隐王”有关,蟠儿的脸又实在太有辨识度,所以他见着蟠儿就先畅谈一番; 赞“隐王”的数项措施实在是有千古之功的。

比如“隐王”陷樊城得四十万流民,可充军备;

比如“隐王”激怒庄苑得双河城; 将铜矿、铁矿握在手中;

比如“隐王”以大兵压城轻而易举的得到涟水城,建涟水大关; 从此手握晋江与涟水两条要道;

比如……

这既是在夸耀他的眼光,也是在威胁幕后之人。

——你敢不出来见我?我可是知道你这许多隐秘!

蟠儿把他拿了,他也不喊叫不反抗; 好生生坐着,等蟠儿去“请示”。

“是个狂人。”姜姬笑道。

狂人,通常自持才高; 遇上不能降服他们的主君时; 拆起主君的台来那是毫不客气的; 而且这类人最擅长的就是背叛。我觉得你不够好,不足以令我信服,我遇上一个比你好的; 我就去找他了,临走再坑你一把,当做是给新主的投名状——这种事他们做起来是没有一点心理压力的。

如果爱惜人才,自然可以慢慢收服。但她现在觉得身边的聪明人已经够用了,聪明人又不是越多越好?事实上一个环境中的聪明人越多,越容易出矛盾。

于是,她接见了王姻,不等王姻想明白他要见“隐王”,为何是“摘星公主”出来前,就问他可否愿意去郑王,完成一件必死的事。

王姻对找死没兴趣,但他对公主要说的事有兴趣,就不置可否,要先听听再说。

姜姬就说,大将军要回来了,斩城十四,未费一员兵卒,不过郑王忙着跟赵王打架,到现在都没发现!于是,出于道义,鲁国需要派个使者过去提醒郑王:哎,你家南边的十四座城我看着好,我先收走替你管管啊。你说什么时候还你?这个我们再商量。

姜姬:“你要让郑王同意此事。”

这种一听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