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部分 (第1/4页)

她比徐公强的,只在年纪。她不足三十,徐公已经快九十了。她就是真花十年功夫慢慢去磨,去等,等到徐公谢世,这大梁哪还有敌得过她的人?

姜姬本以为可以速战速决,现在看来,还是需要徐徐图之。

罢了,她在鲁国都能花那么多时间,没道理现在不行。

只不过当时是一无所有,所以可以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现在她身后有鲁国,所以就急了。

其实何必急呢?

这个大梁,它会是她野心的终点,她这一生最美的成就。

陶然当然察觉到了这篇《徐赋》引起的民间反响,人人争相传阅,议论,赞美。

这叫他更加不服。

却也不得不龟缩起来。

所以,当皇帝让他出城去迎接花万里的时候,原本根本不打算去的陶然,这回乖乖的带着弟子和护卫去了。

他不得不去。

徐公一站出来,什么都不用做,就有人跑到他身边去,何况他现在露了一手,立刻安定了凤凰台眼前不稳的局面,更是引人崇拜。

他现在声望之隆,连皇帝都未必能敌得过。

他如果继续留在城里,要么躲在家中不见人,要么就只能朝徐公低头。

陶然两个都不愿意,所以就借着这道圣旨躲出来了。

可他也知道这一去,一定会有危险,所以带齐了护卫,还送信给云大将军,让他派兵护送。

云大将军护卫凤凰台,虽然只听皇帝的调遣,但也不能谁都不搭理。陶然请他派人,他就意思意思的送过去一个小将,是他的养子,名叫云深。

陶然一看只有一个人,自然生气,但云深却是云青兰器重的义子,一身武艺全是云青兰亲自传授,除了还没有领过兵之外。是云家这一代中的佼佼者。

于是,陶然除了对他视而不见之外,也不能把人赶回去。

云深就像没发觉陶然的冷淡一样,他不听陶家家将的调派,只跟在陶然的车旁。

走了五天后,陶家车队停了下来,寻到水源处扎了营。

等候着花大将军归来。

探马每日都出去探,只是每天都没带回好消息。一天比一天冷,秋风刚起,地上的草还是绿的,已经开始下霜了。

云深带着他的马儿在外面打猎,懒得回去看陶家的人脸色。

他来之前,云青兰嘱咐他,别的不必管,陶然不能死。也就是说,如果真有刺客,他只需要在乱军之中把陶然给带走就行了,剩下的那几百号人,要死就死了。

秋天,兔子肥了,野雁野鸭子也都肥了。

云深一箭射过去,天上的雁就哀鸣一声落下来了。他的马咴咴叫着跑过去把雁衔回来。

他提着雁,跟着马儿寻到水源处,正准备洗剥干净了好做了吃,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一个土坑被掏出来了一半。

他走过去,用树枝把土坑拨开,神色大变,雁都顾不上吃,在周围四处寻找了一会儿后,上马就回了营地。

营中也正在埋锅造饭。

看到这云小将回来,营中的人都装做没看到,纷纷避开他。

纵使是云青兰的义子又如何?这云青兰还不是要听陶公的话?

云深直接闯进了陶然的帐内。

陶然身边的弟子和亲信自然面露不快。

其中一人道:“往日倒少见云小将来与公请安问好。”

另一人道:“我瞧着不像,云小将听说也是读过书的,怎么会这么晚了才来对长辈问好?”

这些人说过了,陶然才说话:“云深,过来坐下用饭吧。”

云深道:“我在外面发现了刺客的踪迹。”

此话一出,帐中好一通乱。一堆刚才坐着高谈阔论的士子全都你推我撞的站起来,一时不知该往哪里躲了。

他们本来这辈子都跟战场无关,如果不是花万里阴险陷害陶公,折辱陶公,非让陶公出城来迎,他们也不会跟出来。

当然也不会有这现在的危险了。

云深轻蔑地看着这帐中的人。真有刺客来了,这里的人一个也活不了。

陶然倒是还坐得住,喝住帐中乱窜的弟子们,请云深带家将去发现的地方再搜查一番。

等家将去过之后,一切都清楚明白了。

距离他们扎营的地方大概五里的一处水源那里,确实曾有数百人停留的踪迹。他们虽然不曾生火做饭,但是家将等人发现了人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