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部分 (第1/4页)

“我这还不过是一个小小县令,如今我算是知道老爷子额头那刀刻似的纹路怎么来的了……秉承我谢家家训来当官,这一旦当上了官,基本上这辈子的喜乐也算断了。——总有事情出来,总有人日子过不好,总有天灾人祸事出意外……你想想,养一双儿女尚劳心如此,这养几万几十万儿女是什么滋味……所以我们家的人都命不长呢,没办法,累啊!

“我这在人间当个小官尚且如此,神仙保佑众生,他老人家管的比我还多还杂,你说他是不是该很晓得这个苦?世上生灵都在受苦,神仙怎么乐得起来?所以说什么‘快乐似神仙’这样的话绝对都是放屁!我都不高兴,他一个神仙还能乐?!呸!”

知县夫人咽了口唾沫,一时也寻不着合适的切口措辞来骂他,只好先算了。

第305章 真泥瓦匠

这场冻,有遭灾受难的,也有得了意外之喜的,姚瓦匠就是其中之一。

他当日弄个火坑,村里也有闲人过来瞧新鲜,都摇头笑:“我们这里可没那么冷,你们这些北边来的,怎么还没我们暖和地方的人抗冻?!”

姚瓦匠老实答道:“我们那里冷,可冷得发干,不像这边,又冷又湿,好像往骨头里浸似的。因我们那边外头实在太冷了,屋里没火是过不得冬的,是以冷是冷,屋里却还算暖和。不照这边似的,冷起来恨不得外头都比屋里暖和,实在太冷了。”

有人听了不乐意了:“受不住就别在这里待呗,觉着哪儿好待哪儿去!”

姚瓦匠晓得一地方总有些人排外的,哪里都一样,要不说“物离乡贵人离乡贱”呢。他一路带着孩子做着船工过来,比这难听的话不晓得听过多少,并不以为意,只憨笑两声,顾着自己做活不提。

反是边上的人看不过去了,说那个人:“人家就是实话实说,又没有埋汰咱们的意思。再说了,这随船的手艺匠哪儿不能待,人选我们这里落脚,就说明觉着我们这里好啊!你这出口就尖酸,怎么给自己攒福气。”说了又对姚瓦匠笑,“他就这么一人,嘴毒心不毒的,你别放在心上。”

姚瓦匠自然连道无事,说起旁的岔过去就算了。

结果这场雪一下,雪都没停呢,就开始有人往他们家去了。

他家的火炕这会儿就用着,把来客往炕上一让,接下来几天来串门的人是越来越多,尤其到了晚上,要不是还有个杏妮儿在,只怕都想在这里凑着过夜了。

也不等雪化,初三四上就有村里的富户打听过来了,问他这东西怎么弄的,能不能给他们家也来两个。

雪挺大,年里本来也没什么活儿做,人家又带了拜访礼来的,姚瓦匠抹不开面子,就跟着去瞧了。

他自己的火炕是同隔壁的大灶连在一处的,另留了火洞,寻常时候烧饭烧水的热气就能把炕烧热了,若是实在冷的时候,还能从火洞里添把火。

去那头一瞧,也没什么人家灶间刚好接着卧房的,尤其是富户们。那就只能单烧炕了,费点火,不过他们也不在乎这点耗费。

他把这用炕的利弊同人说了,最好还是烧在一边睡在一边,省得倒烟或者炭毒伤了人。当地人不懂这些,听他讲得有理,再在他家见识了那火炕的好处,随他怎么说,都只有点头的。厚厚地预备了一份请工礼,就盼着他快些开工。

姚瓦匠开出材料来,这年节里也难不住富户们,三两下就给备齐了,姚瓦匠一看这阵势,也晓得人家那心,不敢推搪,也顾不得什么出没出年的话,就紧着忙活起来。

这一忙就消停不了了,那富户们一家都得盘好几个炕,还多半都想要外连个灶台,这就还得通墙,更费劲了。他一个人做不过来,人家做主给他请了两个本村的人打下手,一家还没完,下一家就等着了,这一干就停不下来,鱼也没空去捕了,真成瓦匠了。

中间还出过一场笑话。村里有泥水工,过来看了两回这盘炕的活计,自觉已经学会了,便回家做起来。结果那热气在里头死活跑不顺,拆了试试了拆的,好容易成了,烧起来一试,炕头热得烫人,炕尾冰凉一片,叫自家媳妇足骂了几日。后来还是请了姚瓦匠去给搭了一个,才算完事。

春寒料峭时候,这些富户们得了这样宝贝,岂有不得瑟显摆之理?甭管起个什么由头,把老少兄弟聚来家一坐,众人都觉出这东西的好来,如此一宣扬,姚瓦匠这一年大概是没什么空去捉鱼了。

他也不笨,晓得有泥水匠想学这个,他便索性带着一起做活儿,真心实意教人家。毕竟有底子的,把其中的窍要都同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