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部分 (第1/4页)

“咕噜!”也不知是谁咽下了一口唾沫。但毋庸置疑的是,关上的士卒都在这一刻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来自蛮军的压迫感。这绝对的数量所带来的压迫感,无论是如何身经百战的劲旅,在这样的数量差距上都不可避免的感到害怕。

“弓箭手!”红玉一声冷喝,早已准备就绪的弓箭手便尽数来到关头,他们两两一组,之人在前,引弓待发,一人在后,利箭上弦。

这样的交错来回可以保证利箭毫无间隔与空隙的覆盖整个战场,由此也可见北通玄对于军队的治理颇有自己的一套手段。

“停!”却在这时,蛮军方面响起一声长令。

那声音极大,即使相隔数里的永宁关头也听得极为清晰,显然法令者时运足的灵力。

那一声令下,蛮军的百万大军令行禁止,瞬息停住。这位置恰恰落在了北通玄弓手的射程之外。

就在诸人心头诧异之余,蛮军的阵型忽然发生了变化,他们从中朝着两侧推开,在大军的中间让出一条路来,数道身影从后方骑着高头大马缓缓而来。

苏长安的瞳孔猛然发大,蛮军之中走出的数道身影中的前五人气息凝实,一举一动之间看似随意,却仿若有星光相随,这分明便是星殒!

待到这五人带着近百位将领打扮的蛮军来到大军之前,百万大军又再次合拢。整个过程,蛮军做得是迅捷无比,且滴水不漏。

要知道,行军打仗,指挥百人易,千人易,但要让百万大军配合如此默契,却绝非简单之事,由此想来,这蛮军之中亦有高人。

这时,那五人之中为首的一人独自骑着胯下的骏马慢悠悠的来到了关下。

此人生得极为壮硕,大有虎熊之相,他脸上的神情也极为悠闲虽行走于战场之上,但却闲庭信步,如走马观花一般。

终于他来到关下百丈处,停下了脚步。

他在那时抬起了自己的头颅,即使相隔数百丈,诸人也能在那时感觉到此人那目光中如有实质一般的杀意。

他说。

“吾乃蛮王拓跋元武,奉圣厅九婴圣子之名前来讨敌,汝等若愿意受降,自有圣物赐下。如若冥顽不灵!我蛮军所过,片甲不留!”

第一百六十八章 擂鼓

拓跋元武的声音极为洪亮,几乎清晰的传入每一个在场士卒的耳中。

这是两军交战前常用的戏码。

无非便是试图动摇一方的军心。

北通玄自然不能放任拓跋元武这般,他的身子一跃,一道剑翼便自他的身后张开。

他落在拓跋元武的上空,俯视着这位九婴氏族的帝王,寒声说道:“所谓圣物,不过是惑人心智的毒药,你已离死不远却不自知。”

“你是北通玄?”拓跋元武仰头看着这位一袭白衣的男子,他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里面闪烁的这令人心颤的寒光。

“正是。”北通玄不咸不淡的回应道。

“我闻你大名许久,却未有幸得见,今日一见果真与众不同。”拓跋元武对于北通玄的态度却并不恼怒,他这般说道,却不知为何,在与众不同四字上面,他咬得极重,似乎意有所指。

北通玄的脸色一寒,他言道:“多说无益,里不是想要这永宁关吗?”

说到这儿,北通玄的眸子同样眯了起来,里面的杀机蹦现:“拿刀来取吧!”

“正有此意。”拓跋元武闻言,嘴角忽的勾起一抹笑意,他仰头拱手说道。

二人言罢便各自都失了与之对话的兴趣,纷纷转身回到了自己的阵营。

……

约莫一刻钟的光景过去。

拓跋元武回到了自己的阵营之中,他似乎向着旁人交代了几句,随后蛮军之众便涌出一队人马,由数位武将打扮的蛮军领着走上前来。

“这是?”苏长安一愣,显然并不理解为何蛮军只派这一小撮人马上前,并且很快这批人马便入了关上弓箭手们的射程,在苏长安看来这些蛮军的举动与找死无异。

北通玄似乎是看出了苏长安心底的疑惑,而他也有意教导苏长安在行军打仗方面的事宜,因此他解释道:“他们是来叫阵,两军大战前,通常便会如此,双方各自派出牙将对阵,若是不接便落了士气,若是战败同样也会落了士气。反之胜者便会士气大振,与交战时的好处,自然不言而喻。”

“拓跋元武敢派人叫阵,显然是对这几位牙将的信心十足。”一旁的郭雀说道。

苏长安一愣,他极目望去,这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