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部分 (第1/4页)

但这样的事情,在约莫半个月前,便变得极为困难。

朝廷调来了十万大军,封锁了江面。

说是为了抵御江东的叛军,但却同时也不允许任何人私自渡江,此刻的临沙城中,不仅聚集了寻常的居民,亦有许多远道而来,试图渡江的难民。

如今守军不知与何方势力打得难解难分,要穿越他们的战线,虽然危险,但却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于是,许多人便在那时拖家带口,领着自己的家人,开始小心翼翼的涌向漓江岸口。

而这些人之中,有那么一群人相比于诸人的铤而走险,似乎顾虑之事却要多出许多。

为首的是一位中年男子背负一柄长枪,身旁有一名老者,毛发皆白。或许是为了隐藏自己身份的原因,二人皆穿着麻衣,但其走路的神态姿势却隐隐带着一股气势。那时久居上位者所形成的某种气质,难以被模仿,同样难以被隐藏。

而他们的身后跟着几位年轻人,一位手持一把造型夸张的重剑,脸上的胡子似乎久未打理,看上去极为邋遢。

一位一头白发极为扎眼,背上却以斜十字之势负责两柄短枪。

而二人的中间是一位少年,看年纪十六七岁,生得俊美,但气息孱弱,不似那几位那般一看便是身手了得之人。

可观诸人的神态,都隐隐有将之护在其中的架势。

显然,这个少年的身份应当极为特殊。

这时,一位身着黑衣,背负猩红色长枪的男子从远处走了过来,他的速度极快,百丈之遥,瞬息便至。

他在主人的身前的站定,微微有些气喘,看样子来去颇为匆忙,他用了约莫两息的光景平复自己的气息,而后方才对着那一位同样背负长枪的中年男子说道:“爹,孩儿已经去前方探查过情况了,似乎是真的有一只军队与钟安奕阳州的守军打了起来。朝廷方面损失惨重,看模样应当不是司马诩的引蛇出洞之计。”

“嗯。”那男子闻言微微点了点头,但脸上的神色依然极为凝重。“那会是谁呢?”

临沙城地处偏僻,除了与江东交界,并无任何特别之处,显然不会是蜀军或是蛮军,那唯一的可能……

“会不会是长安他……?”那黑衣男子有些迟疑的问道。

中年男子闻言,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确实是想不真切。

因为在他看来,此刻中原的局势,苏长安应该抓紧群雄乱做一团休养生息,巩固自己实力,若是这般早参与进了中原的战乱,并非明智之举。虽然如今看来,江东出手的几率似乎更大一些,但他依然不能肯定。

“太尉大人,莫要多想,此时机会难得,若是再拖下去,等到司马诩的援军到来,我们想要脱身便是难上加难了。”他们身后那个孱弱的少年在那时忽的发声说道。

诸人一愣,皆在那时侧目看向身旁的少年。

这少年自从出了长安,一路颠沛流离,又受到朝廷的各种追杀,很是沉默,沉默到诸人都已经渐渐忽略了他的存在。

此刻忽然发声,自然让他们极为诧异。

而观这少年脸上的神色,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直到这时诸人才记起这少年是大魏的皇帝啊。

那股与生俱来的王者之气,比起他那位窝囊的父亲却是不知要强出多少倍。

中年男子愣了愣,他亦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无论此刻是谁再与朝廷的守军大战,但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否者若是拖下去,司马诩的援军已然在来的路上,到时候想要离开更是难上加难。

想通了这一点,中年男子沉着脸色说道:“陛下言之有理,那我们现在便冲关吧!”说罢,他像是想起了什么又转头看向身旁的那我老者,神色恭敬地说道:“还劳烦太白真人,为我们遮掩天机。”

他身旁的老者闻言点了点头,脸色却苍白了几分。

他虽为观星台道人,但论起因果命理之道却远不及司马诩,多次前行遮掩天机,已经让他的身体渐渐入不敷出。

但此刻到了事情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拼着这条老命不要,他也要坚持下来。

这般想着,老者的脸色愈发苍白,但磅礴却又隐晦的灵力却在那时自他体内涌出,将诸人笼罩其中。

“走吧。”他这般说道,脸上涌出一抹潮红,试图掩盖自己的疲态。

这样的行为瞒得过那些同行的年轻人,却瞒不过同为星殒的中年男子。他深深的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