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1/4页)

那天去大户家送衣服,她只是听了一遍,看了几眼,就比那愁眉苦脸的大户家少爷,还要早的记下了这几个字词。心里怀揣着这几个字,她觉得像怀揣了珍宝。只是不知道同什么人,再去学多一点。

阿爹说她是赔钱货,阿母说女人就该灶前灰头土脸,阿弟说姐姐就该时刻谦让,大户家少爷的夫子说女人生来有罪,服侍好男人,才是本分。

张若华比划着这些字,觉得好像窥探到了什么远古的隐秘,一时间,把这些自出生以来就浸润着,听了一耳朵的“女人该如何”,都抛到了脑后。

看,这个“牛”字,还真像家里那头老牛呢。她又比划出一个字,轻轻地笑了起来。

然而,慢慢地,她开始长个,在她十四岁这年,她开始经常遭遇村里无赖子的骚扰。父亲偶尔看她,似乎也意识到那个赔钱货长大了。

一天,她坐在屋里缝补家人衣服的时候,听到屋外有个老汉与她父亲说话:“我要买。”

她父亲粗呀的声音重重啐了一声:“你老小子想得美!看这玩意牙口好的,至少得这个数!”

老汉比了比:“最多这个数!”

她在屋里听得惊异,父亲竟然舍得卖那头牛?

然后,接着,她就知道了,他们卖得不是畜生,是她。

那黑老汉进来,拿绳子往她脖子一套,不顾她的挣扎,硬是颁开她的嘴看了看,满意地说:“牙口不错。”又瞄了瞄她的身后:“屁股大,也好生养。”

老汉一拉,她不动。她盯着爹和娘。

她娘不看她,说:“家里要给老幺准备家业,你也大了。该嫁人了。”

他爹皱眉骂道:“村里面哪家不是这样卖女儿的,我养了你十几年,你跟着岑老汉去,嫁的可不是岑老汉,而是是岑老汉那年轻儿子,享福着呢!隔壁那家,可是把女儿卖给了一个山里的老光棍。”

岑老汉看她不动,猛然一拉她脖子上的疆绳,凶恶地吆喝:“走咧!”

老汉力气大得出奇,她呼吸一窒,瘦弱的身子被拉得险些一跌,她看过村里人拉不听话的畜生。也是这样拉的。

十四岁的她低低笑了笑,看了看已经接过钱的爹娘,像一头真正温煦的畜生一样,被岑老汉亦步亦趋拉走了。

村里一路过去。没有惊奇与怪。这种老汉牵头“雌畜生”,是乡下常有的买女人事。

就这样,她第一次离开了出生的地方。

☆、第44章 人间路〔三〕

在十四这年,她被卖到了比张家村更接近山边的岑家,成了岑家的妇人。

这家的日子,和张家并没有什么大的不一样。家里没有婆婆,听说原来有三个儿子,都夭折了,只留下她丈夫岑三狗一个。

岑家的家境比张家好,地不多,但是有肥气,又大半是自家的,每年如果收成好,交完官家那花样繁多的苛捐杂税,竟还勉强可以糊口,能有一点钱剩着。这家里柴火是可以烧的,牛是壮牛(这点令岑老汉很得意,夸耀过很多次),有磨盘,坑上的干草时常是干净的。

乡下人好面子,家里只要稍微好一点的,就要把媳妇关在家里,不教出去田里干活,以免口舌。又听说岑家没有婆婆,因此别人都多嘴多舌地说她竟然享福了。

所幸岑家村这里还没有普及小脚。有的村子里,只要家境一好一点,就一定要媳妇缠脚。就是家境不好,也要先试着缠。而小脚女人,无论家境好不好,一般都是干不了重活的。

那种小脚,张若华从前没有见过,张家村没有这个习惯。来了岑家村,岑家村本身也没有缠脚的风俗传入。但是她亲眼见了几个岑家村被卖来的外地媳妇,小脚象辣椒,不能下地,不能挑水。一步摇三摇,风吹就摔跤。

虽然别人都多嘴多舌地说她享福,但是家里的事情没有一样轻了。岑家既然买了她,就不是让她来干坐着荒闲的。两个老少男人,几乎没有一件事情不支使她,不打骂她。

自从买了她,岑家租的那头驴也不用了,很是省了一笔钱。

至于原来那头驴负责的磨盘,就归她了———这一带靠山的乡下人家,都这这样,能让家里劳动力干得活,能让女人干的活,最好不要劳费昂贵的畜生。

家里的磨盘,是一天到黄昏都不准停的。岑老汉如果一旦见了这个瘦小的年轻儿媳妇停下擦汗,就要骂骂咧咧,说她不用气力,年轻不顶用。张若华对于这种话,是不敢顶嘴的,否则庄稼人有的是力气,一脚常能踹得她疼上三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