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 (第1/4页)

“对,考试!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朝廷单设一个机构,每年设春秋两季科考,通过出题考试选出才德兼优的学子,先在地方举行乡试,然后选出前十名进京参加会试,再由其中选出佼佼者,由皇上亲自设殿试,根据他们各自擅长的领域安排官职。”

“张大人确定这样就不会有人徇私舞弊?”成国侯垂着头,似是轻描淡写的问了一句。

“夏侯爷想的果然周到。”初曦笑了一声,见乾元帝也望了过来,方继续道,“考试可采用糊名和誊录的方式,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誊录则是派人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誊录,这样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并且随后还有皇上的亲自把关,微臣觉得这样一来,徇私枉法的事便能杜绝了!”

大殿内再次陷入沉默,众人初听少年提出科举制,不过是以为他一时的冲动的想法,却不曾想他能说出科举制的完整体系,心中不由得震撼,重新审视眼前的少年。

良久,成国侯再次问道,“张大人说的科举制确实新鲜,不知张大人觉得哪些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成国侯此言一出,众人顿时心神一凛,如此一来,难道寒门也可参加考试,也可入朝为官?那岂不是没有了贵贱之分,乱了纲常。

再联想到眼前的少年也是寒门出身,顿时都漏出一副了然的表情,像是被人踩了尾巴一样,纷纷上前义正言辞的道,“皇上、此举不可。”

“皇上,微臣认为、”

……。

“皇上!”混乱之中突然传来一声清喝,初曦深吸了口气,知道步子不能迈的太大,否则触犯到上层社会的权益,必然遭到毫不留情的反噬。

“皇上,微臣建议,参加科举考试的人第一要品质优良,第二要自士族弟子中选,这样不仅可为朝廷选拔优秀的官员,还可督促士族子弟勤勉不怠,请皇上定夺!”

初曦的话音一落,刚才反对的群臣顿时都闭了嘴,讷讷的支吾几声,露出一副正深思考虑的神情。

大殿内一时间鸦雀无声,落针可闻,乾元帝起身望着窗外,面色沉重,许久,突然转身,沉喝道,“好!朕准了,此事就交由张郎中和江侍郎你二人主理,三日后将详细的方案交给朕!此制若能实行,朕有重赏!”

“是!”

初曦和江正两人同时领命。

出了养心殿,初曦才发现自己后背出了一层细汗,这是她入朝后做的第一件事,此次选官制度的改革,必然会惊动朝野,在将来甚至会改变大夏的朝局。

在历史上,科举制备受诟病,但在隋唐初期刚刚实行时,对朝廷官员的选拔的确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科举制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必然的一步,她只是将之提前了而已。

“张大人!”

突然身后传来低沉的一声,初曦转身便看到江正大步走了上来,一改之前的轻谩,周正的面孔含笑道,“张大人,之前对张大人稍有偏见,失礼之处,还望张大人不要放在心上。”

初曦微笑还礼,“江大人客气了!”

江正目含欣赏,“张大人提出的科举制简直是一语惊人,鄙人还有许多事想向张大人请教!”

“请教不敢当,江大人尽管问就是!”

江正抬手做了一个虚让的姿势,“那我们边走边说。”

两人回道福熙阁,从科举制的出题,到审核到乡试人员的选拔,一直谈到日落西山,江正似久逢知己一般,激动之处忍不住拍案叫绝,直到福熙阁的其他官员都已回家,内侍来清理阁院,仍觉得意犹未尽。

天色将暗,仪元殿中只剩他二人,两人一同往宫门外走,江正沉思片刻,突然开口问道,

“在养心殿时,说到参加科举人员的资格,张大人说必须是士族子弟,可是真心之言?”

初曦一怔,笑道,“江大人何意?”

江正抬目望着夕阳下被铺了一层金光的重重殿宇,意味深长的道,“我当时真的希望张大人会向皇上提出,无论寒门还是士族,只要是大夏子民,皆可参见会试!”

初曦目光一闪,笑问,“江大人也是出身大家士族,难道不怕寒门子弟为官后,侵犯了士族的权益?”

江正猛然转身,目光正气凛然,“如今士族子弟只知玩乐,不学无术,张大人看看梁小王爷和王文则便可见一斑,长此以往,大夏朝政必将走向衰落,事关我大夏生死存亡,还谈何士族的利益?”

初曦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