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 (第1/3页)

蕴尉跟秋寒屿离开的时候,米宝儿和豆宝儿都入了学,肯定是记事儿的,此时两个半大少年规规矩矩地给蕴尉行了礼才一左一右站在蕴尉身边亲近这个许久未见的蕴叔叔。

吉祥三宝之中只有糖宝儿在二人离开的时候还不太记事儿,而且蕴尉离开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他陪在糖宝儿身边的日子,在蕴尉看来这个娃儿肯定早已不记得自己这个便宜爹爹了。

果然,糖宝儿先是狐疑地看了蕴尉一阵子,然后“哇”一声扑进蕴尉的怀里开始哭:“爹啊,爹啊,你好坏,你撇下糖宝儿,你不要糖宝儿了……”糖宝儿这一哭,勾的在场的几个女性都开始抹眼泪。

蕴尉唾沫都说干了才劝的众人止了哭,各自诉说分别之后遇到的事儿。王铁根夫妇等人一直住在山上,因为蕴尉提前准备的充足,没怎么感受到战争的残酷。秋寒屿和蕴尉则是报喜不报忧,拣着打仗之中有趣的几件事儿说了说。

这叙旧叙旧,一叙起来就叙了三四天。秋寒屿时一军主帅,按理不该离开大营这么久,但是好在他们刚刚啃下了一块硬骨头,全军都在修整,营中没什么大事儿,秋寒屿才敢溜号。说了溜号,自然不能被人发现,所以秋寒屿并不能再停留更久。

蕴尉挥挥手,表示你去打仗,我在家陪陪老人和孩子。反正这场战事也差不多了,等结束了你再回来跟我们团聚。

秋寒屿想到蕴尉刚刚中了毒,身体还很虚弱,并不适合跟着大军四处征讨,所以就将蕴尉留在山上,让他好好休养些日子。

然而这样安逸的日子蕴尉并没有过太久,不过一个多月,京城就排了人过来接蕴尉,来人说皇上眼瞅着要不行了,三皇子请蕴尉回去帮他出谋划策。

蕴尉想了想,并没有拒绝。对于蕴尉的决定大家都是反对的,可是蕴尉几时被劝服过?他只是安慰众人,“我一个月,最多俩月就回来了,如果我不回来,就接你们大家伙进京城住!”

众人阻拦不住只能放任蕴尉带着白茅等人跟着来人似乎很着急,带着蕴尉一路狂赶路,蕴尉没有提出异议,然而第三日蕴尉就病了,病到起不了身。来接人的人没办法只能停下形成让蕴尉养病,之后也不敢赶路赶得太狠,怕蕴尉再出个好歹。

等蕴尉赶到京城的时候,基本已经尘埃落定,只等皇帝咽气,三皇子登基。这一天没等太久,不过三天,京城里就响起丧钟,皇帝驾崩。老皇帝丧礼一过,新皇登基。

都说新年新气象,大概换个皇帝也有新气象,持续了几年的内乱在新皇登基的第三个月得以全部平定。

到了这种时候,作为最大赢家的前三皇子、现在的皇帝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皇帝着心腹大臣林庸草拟了封赏的名单,旁的都没什么,只在蕴尉这里的时候,大臣们提出了异议,说蕴尉一个男妻封为一品逍遥侯加封帝师、太子太师封赏太过,让他们的骠骑大将军秋寒屿夫纲不振。

新皇帝很好说话,你们不同意,那就改了吧,遂在下招数封赏的时候把封给蕴尉的逍遥侯爵位封给了秋寒屿。这下蕴尉不干了,在大臣们谢恩之后,他就当堂说出了:“媳妇儿爵位比我高,我夫纲不振!”的话。

除了知道内情的林庸和新皇帝,蕴尉这句话惊掉了满朝文武的下巴颏。皇帝派人到二人老家一打听,还真是骠骑大将军入的帝师大人家的户籍。

事实真相如此,皇帝不能厚此薄彼,不能因为怕秋寒屿夫纲不振封了个爵位,而蕴尉夫纲不振的时候装不知道,索性封了个一品安逸侯的爵位给了蕴尉。

一门双侯,还是两口子,这可真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大臣们炸了锅,强烈要求皇帝收回成命。皇帝不乐意了,“你们当朕的招数是大白菜么?想给人就给人,不想给就要回来?就是棵白菜也没有给了人再要回来的道理!不就是两个爵位么,又没有实权,只有封邑,给了就给了。”

大臣们几乎哭出来,他们两口子一个帝师,一个骠骑大将军,一个有地位、威望,一个有声名、军权,他们那里在乎一个爵位是不是有实权?!

不能说大臣们的担忧毫无道理,然而第二日,秋寒屿夫夫双双递交辞呈,表示他们要回家种地养孩子,朝堂上的事儿他们不管了。

“皇帝再三挽留,二人坚辞不就,遂,归。”

蕴尉和秋寒屿离开的并不是表面上的那么潇洒,皇帝也是跟他们讨价还价半天,最后蕴尉答应了帮皇帝训练暗军,新皇帝才放人。

蕴尉和秋寒屿回到了家乡,就住在秋寒屿早先住过的那个别院里。京城和府城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