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页)

吕方成低头打趣:“哪里哪里,一切功劳都归功于领导。”

行长哈哈大笑:“哎呀,这个功劳,真不能算我的。”

郑雨晴把粟主任叫到自己办公室,郑重其事对他说:“那个事情,我考虑好了。你放手做吧!”

粟主任却拒绝了:“郑社,这几天我也在想这件事情。你是社长,站得比我们高,看得比我们远。我那天也是狭窄了,现在我想通了,人不能光看着自己鼻尖底下这点利益。为了《都市报》今后的发展,我们不能置领导的意见于不顾。”

“我既然让你放手做,自有我的道理。”

粟主任有点动情:“郑社,我知道,您的风险和压力都很大,您三个月的试用期就要到了,正是敏感时期。从报社大局出发,从全社职工的利益出发,我都不能听你的。我们报好不容易走上正轨,你要给换下去,我们这段时间的努力全白做了!”说罢,粟主任转身要走。

郑雨晴叫住他:“哎哟喂,粟主任,事情哪有你说的那样严重?放心,我是福将。再说了,卢市长表扬我们,那就乘胜追击好上加好嘛!”

粟主任想了想:“那,我考虑,把标题做得淡化一点,不像上期,太旗帜鲜明了,招摇。”

“就得招摇。标题不旗帜鲜明,怎么吸引读者?哪个掏钱买你的?我想啊,咱们干事既都出于公心,那在方法上就不要拧着自己的个性了,太辛苦,对自己不公平,事情也做不好。”

粟主任一下就笑了:“社长,您这是赤脚不怕穿鞋的,没钱也任性啊。”

“我任啥性啊,我跟发行打过招呼了……”

粟主任愣了一下,然后恍然大悟,欢快地奔下楼发稿。

老年读者们看了这期特刊,心里非常的熨帖。《都市报》的热线电话给老头老太们打爆了,一接听全是溢美之词。有个老头拄着拐杖来到报社,坚持要找粟主任亲自面呈感激之心。老人情绪激动,假牙在嘴里咔咔作响:“总算听到报纸站我们这边说话了!”

编前会上有人奇怪:“咦,好像听到的反应全来自老同志,难道我们报纸真的一个年轻读者都没有?”

粟主任说:“哪能呢!年轻人的反响,挂在网上呢,现在留言像刷屏,一会儿就翻页。有个家伙说话最逗,他说家里爹妈看报纸打起来了,再没心思管他找对象结婚的闲事。他说请你们继续搞,药不能停啊!”

发行主任汇报说,这次他把正报和特刊分开卖了,一份报卖了两份钱。另外,郑社特别交待的一些订户,在投递的时候,也做了技术性处理。

刘素英问:“啥技术性处理?”

郑雨晴:“发行人员摸查了订户的情况,凡有老人痴迷保健品真心不悔的,比如卢市长家,这特刊我们就不投了!”

大家又笑。

郑雨晴等大家安静了,开始说事:“一直讲要开个全社大会,一直忙忙叨叨没开成。今天我们二会合一。下面先给劳苦功高的员工,兑现奖金。”

钱总监立即往郑雨晴手边送上十几扎新崭崭的票子。

郑雨晴:“关上门咱们自己家人说话,就不搞虚的,直接捞干货!张国辉副总追债卓有成效,按追回账款的3%奖励提成,扣税以后总计13万。”

张国辉牙都疼了:“领导,要不要缴这么多税啊!我以后能拿发票来抵吗?”

郑雨晴敲敲桌子:“张副总,注意素质。你代表我们集团。”

粟海峰的团队也获得奖励3万块。郑雨晴强调说,两期保健品特刊都表现不俗,后续奖金也会跟上。事实证明,所谓纸媒的寒冬,其实正在过去。

发行部主任接茬:“从这段时间的动态征订表里,我闻到一丝丝春天的气息了!”

粟主任静态:“只要我们抱团取暖,严冬必将过去!各位兄弟姐妹,我们要做出一张全江州最好看的报纸!拿出我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来!让我们做得更敬业!”

正当群情激奋之时,郑雨晴话一转:“要想做出最好看的报纸,必须全面调动员工积极性。但我们在用人机制上还存在问题。”她冲陈思云点点头,郑雨晴的身后立即降下一幅屏幕,上面显示着员工名册。

郑雨晴问:“谁知道,咱们报社里的员工分成多少种身份?”

刘素英犹豫地回答:“两种吧,聘用人员和在编人员?”

郑雨晴微微一笑:“原来连您这样的老同志也不清楚啊!不过我也是才知道,有四种等级:在编,集团聘用,报社聘用,部门聘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