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 (第1/4页)

黄莺简直了,才明白过来,要不说童言无忌,永远不要让一个孩子去传达消息或者叙述,你永远不知道他下一句是什么。

“我没事的,放心吧,金大叔别打他了。来的正好,我有事情要请教一下您呢。”

黄莺眼看着金大叔抬手要去给金胖子一巴掌,赶紧拦住了,你跟个傻孩子计较什么。

“金大叔,你知道南山那边有个山洞吗?”

金大叔这个还真不知道,“不知道啊,那边有很多小山洞,主要是以前的时候放棺材什么的。”

这年头,谁家也有个山洞挖,要么就是土窖,放东西方便不说,主要是不容易坏了,冬暖夏凉的,所以他还真的不知道是哪一家子的。

“那个没有东西里面,看起来很多年不用了,但是我在里面发现了这个。”

黄莺也觉得弄不清楚了,不然早就被人发现了,那外面全是藤蔓,除了孩子调皮捣蛋发现了之外,闲的难受去找个山洞啊。

金大叔看着瓷片,黄莺粘了一点了,基本能看出是个什么来。

“这个不是我们景德镇的,也是奇怪了,景德镇不收外来瓷的。”

金大叔看着这瓷器觉得是真的好,但是不知道整个的,有可能就是这一块好,别的地方烧坏了。

黄莺不知道要不要说,这个事情很重要了,她看着金大叔啧啧有声,到底还是拿出了那个瓶子的底胎,有一点痕迹可以看得出。

金大叔看了看,脸上神色很郑重了,“釉色淡青,光足可鉴人,四周有紫砂胎。”

他说到这里还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只是觉得是个好东西,“这个应该不少年了,你看看这釉色包浆,是个古董了。我生平没见过,应该是珍品了。”

黄莺拿出手电筒来,一下子给打上看看,“薄如纸,质莹薄,雨过天青色。这是柴窑。”

金大叔一下子愣住了,这是柴窑啊,清代的时候就不见真迹了,传世量想想也知道,近乎绝迹了,可是现在竟然有残片。

他仔细回想了一下,多年以来仿制的柴窑,做了一辈子,今日才得珍品,他细细打量着,没看过多少书,但是祖宗说了不知道多少次,景德镇的人都耳熟能详。

无他,柴窑是瓷皇啊,柴窑一片,万金难求。柴窑是诸窑之冠,早就不知道还有没有了,已经是江湖传说了。

“这可是国宝啊,国宝啊。”金大叔觉得一辈子值了,一辈子可以闭眼了,他是民间的大师,身上有一种很朴素很踏实的匠人精神,能够做一辈子的瓷器。

“是啊,这个是国宝,近百年没有出现过,只是在书里。”黄莺拿过那一片来,她想着赶紧粘起来,花了一上午,金大叔帮着打下手。

终于成了,不到巴掌大的东西,只有底胎跟上面一块肚子,加起来不超过成年男人巴掌大。

黄莺带着照相机,来回拍了无数张,还合影了,“金大叔,到时候把照片洗出来,给你留存纪念。这个,我要带回北京,这是国家的,我们民族的,要在故宫博物馆里才行。”

“好,你说的很好,事不宜迟,明天早上马上走,不要跟任何人说,照片记得到时候给我寄过来啊丫头,以后那就是传家宝了。”

金大叔从来没想过藏私,也没想过独吞,还出主意让黄莺赶紧走,这个真的是太珍贵了,世道还是很乱的,盗墓的很猖狂,建国以后没人管这一块。

“好,我明天早上走,有人问起来就说家里有急事,金大叔,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回来的。”不免有些惆怅,在这边多受人家关怀,不求回报的那种,郑重的给金大叔鞠躬。

“这么客气干什么,来了都是客人,你看看来了这边还能发现这个,是功臣。”

“是三顺发现的,我不过是拿出来而已,到时候我一定会如实上报的,您就等着吧。”

黄莺不贪功,谁发现的就是谁发现的,无论是谁,这个东西出来了,于国于民都是幸事。

金三顺在这里老老实实听着,就知道一个是国宝,一个是黄莺要走了,撇撇嘴不敢说话,他爷爷刚才就想收拾他有没有。

119、北上

第二天黄莺就走了; 什么东西都没带,就是拿着一个小皮箱,里面没有多少东西,除了基本路上用的就是包着的瓷片了,绝大多数都是她的工具。

金三顺看着黄莺走哭的嗷嗷的,“别走啊; 你别走,再玩几天吧。”

可怜兮兮的,黄莺心里也不好受; “你乖啊; 你去我房间看看,零食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