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 (第1/4页)

虽说战斗中刀箭不长眼,但以史文恭的武力水平,难道不应该收放自如?

毕竟是外行。她也跟武松提过这个疑问。然而武松只是阴沉着脸,回答她:“就算晁天王是在曾头市病死的,以史文恭对梁山的所作所为,也足够让他送命了。他若真自诩豪杰,这会子就不该腿软,大不了拼一条命,也算是在江湖上留个响当当的名!”

潘小园默默点头。他所说的“史文恭在梁山的所作所为”,很大程度上应该是指他臭不要脸劫持人质的行为。武松在这件事上固然有私怨,但在任何人看来,都算不上堂堂正正的好汉行径。

话说回来,史文恭宁可不顾形象也要从梁山脱身,正说明曾头市缺他不可。倘若史文恭被梁山监押着,晁盖再去打曾头市,恐怕就像切豆腐一样了。

果然,似乎应和着武松的判断,不出两日,曾头市便来了一封书信,底下大大方方地盖着史文恭的印鉴。信的内容简单明了,概括起来就四个字:要战便战!

梁山上的男儿们高声怒吼,一个个热血沸腾,杀气凝结在水泊上方。

第137章 1129。10

潘小园的暗桩小队,定于和出征的梁山大军同一天出发。走上五十里的顺路,之后便一个向北,一个往西,各自踏上征途。

为了出行方便,由萧让和金大坚负责给一行人伪造身份凭证。其实终宋一代,老百姓出行没什么限制,也不需要什么“路引”、“过所”之类的旅行文件。大伙自由迁徙已是常态,以致产生苏东坡、范成大这样的穷游专家。

但毕竟都是水泊里的黑户,半数头上顶着通缉令,又是要去东京城扎根的,总要有个合法的身份,以备万无一失。

潘小园拜访萧秀才的书房,眼看着一张张精雕细琢的官样文件,从两位办证高手笔下一点点成型,欢喜赞叹,差点跪了。

忽然好奇问道:“萧先生,金先生,你们这样做出来的文件,和真正的官府原件,到底有没有一点不同?”

萧让身陷造假生意,毕竟觉得不太光彩,捋着胡须不说话。倒是金大坚,笑眯眯地给她科普:“官府原件自然有一等一的防伪,每张都不太一样。因此我们也只能是照猫画虎,缴获出原件,照着临摹,才能确保万无一失。譬如这张……”

指了指办公桌上的一沓子五花八门的“原件”,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全都是这几年打家劫舍所缴获来的战利品,就像一张张画皮,随取随用,打造出最以假乱真的副本。

金大坚扯出一张给她看。那是成都府某富豪员外家的主管,不知猴年马月路过梁山,给山寨送了一大笔钱,顺带留下了身份证。金大坚以此为模板,已经做出了燕青的新籍簿,描完最后一个边,递过去:“小乙兄弟,你以后就是川渝人士,身份是富豪家的主管,你记住了?”

燕青双手捧过,自动切换一口标准的川音:“要得。”

武松支着两腿,坐在旁边垫子上瞧热闹,此时扑哧一笑。

金大坚不敢笑,脸上肌肉抽动两下,还是有些抱歉地说:“名字么,唤作张闲,不太体面,你担待下。”

燕青微笑:“不存在!”

武松哈哈大笑。

燕青这个“领队”确定了身份,剩下的人就好办多了。金大坚将自己的作品最后看了一眼,从“画皮”里找出另一张,笑道:“至于潘娘子么,要是不介意做张闲的浑家,这里有现成的,年纪么似乎也差不多……”

金大坚也知道小娘子不是扭扭捏捏放不开的,因此大胆提议一句,看她反应。

而潘小园余光瞄瞄燕青的颜,居然觉得这个场景十分诱人。要是自己真成了燕青的对象,大冬天走在街上都不用穿棉袄,一路上羡慕嫉妒的目光足够给她保暖的。

跟武松走一起就没这个效果。武二哥在前面一开路,大部分人应该看都不敢多看她一眼。

于是恬恬静静地“嗯”了一声,也有那么点故意的心思。再瞥瞥武松,面不改色没意见。

于是金大坚开动,一边念叨着好久没给女眷办过假证了,手有点生。

临近完工的时候,武松终于忍不住,忽然冷不丁来一句:“她又不会方言,装夫妻迟早让人生疑。”

金大坚一愣,搔搔头。

潘小园不敢接话。偏生孙雪娥觉得他这话里有逻辑漏洞,奋不顾身地插嘴:“那也不一定!远嫁的媳妇可多了去了,过去我那……”

武松冷冷道:“那她一整套身世,你给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