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 (第1/4页)

这样一笑闹,朱子裕的书看不下去了,青青的针线活也做不了了,俩人索性将东西收起来,叫丫鬟抬水沐浴。

泡了一个舒服的热水澡,俩人在浴桶里舒舒服服的泡了一阵,出来时珍珠、玛瑙已经换上了干净整洁的被褥,躺在被窝里,俩人互相搂着胳膊,小声说着话,只有摇曳的烛光静静的听着。

一夜无眠,醒来时外面天光大亮,青青只当是醒的太晚了,连忙叫人。珍珠进来笑道:“外面下雪了。听扫院子的本地婆子说,以往一年也就下两三次小雪、有的时候连着两年也不见雪花,如今这鹅毛般的雪,倒是第一回见。”

朱子裕也醒了,叫珍珠拿来熏笼上的衣裳,扭头和青青说道:“昨日你不还说要外面下雪,你就抱着热茶在屋里下棋嘛,可巧今儿就如你的意了。”

青青一边穿衣裳一边吩咐珍珠:“叫她们从院门到廊下的那条路扫出来就好,旁的不要动也不要踩,干干净净的看着才舒坦。”

珍珠应了一声赶紧出去吩咐,就怕他们把姑娘要看的雪景给破坏了。小两口洗漱完一人喝了一碗煮的热热的黑芝麻糊垫了垫肚子,便携手去正房屋里请安。

因下雪的缘故,原来显得寂寥的景致都变的生动起来,连庭院的树枝上载着厚厚的雪花。忽然一只鸟不知从何处而来,没头没脑的撞到了树上,震下来片片雪花。

青青将摔在雪里的小鸟捡了起来,摸了摸它的小脑袋,又将它握在手里呵暖,朱子裕探头看了一眼说:“这鸟儿看着是个雏鸟,又撞到了树上,只怕是活不了了。”

青青说:“怕是冻僵了的这才撞到树上,先养着吧,也许到了屋子里就能缓过来。”朱子裕素来唯青青是从,青青别说要养鸟就是要养熊他也会双手赞成。

将小鸟一路握在手心里,等到了正房的时候,小鸟居然探头伸腿的似乎缓过劲来了。将鸟儿交给珍珠,嘱咐了句:“喂点吃食。”小两口便进屋请安了。

珍珠拿着这小东西愁的没法,赶紧去了丫鬟们呆的耳房,正好这有早上吃剩的小米粥,珍珠拿勺子舀了些煮熟的米粒喂它。

正房的丫鬟素馨素来手脚灵巧,她听说是二姑娘要养的鸟,便出去折了些细软的树枝来,剥去外面那层皮,编了一个精致小巧了鸟笼来。

小鸟吃了些小米又喝了点水,正走来走去似乎想找个窝。这鸟笼刚放桌上,小鸟就钻了进去,小爪子搭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叫了起来。

看这鸟儿叫我如此活泛,珍珠才松了口气,嘱咐素馨帮忙照看好小鸟,便赶紧去正房伺候。

此时宁氏也正说着这场雪:“想不到蜀地也有这么大的雪。”青青笑道:“问了几个当地的,都说是难得一见。我听见外面嘻嘻哈哈的有不少孩子的笑声,定是玩雪玩的欢快呢。”

宁氏笑着点了点头,忽然又遗憾地叹了口气:“你和朱朱素来爱玩爱闹的,若是在京城只怕早约了几个知交好友赏梅作画,到了四川你没交上什么朋友,光在家闷着了。”

青青笑道:“知己贵精不贵多,也没什么遗憾的,何况我喜欢陪着娘。”慈爱的拍了拍青青的小手,方才推了推她,宠爱地看了她一眼:“当着子裕的面呢,嫁了人还和孩子一样,等你以后有了孩子,看你还这样撒娇。”

青青皱了皱鼻子,毫不在意地说:“子裕说晚几年再要孩子呢。”朱子裕闻言连忙点头,笑着说:“她自己就是孩子,再生个孩子出来,只怕我头都大了。”

宁氏想起昨日徐鸿达回来说的事,忙问朱子裕:“听你岳父说,你们过了年就要回京。”一说起这事,朱子裕叹了口气:“已经下了圣旨了,说叫我出了正月就押送蜀王回京。”

青青略微伤感的搂住宁氏的胳膊:“要和娘分开了,好舍不得。”宁氏拉住她的手,道:“做官的人家不都这样嘛,一旦外放骨血亲人几年才能见到。好在之前你们一起来了,你也瞧见了四川的光景,有了除蜀王这一遭,以后你爹在四川为官也容易些,你们回京以后也不用担心我们。子裕的祖母年纪大了,儿媳妇又是新娶的,未必贴心,不如你们伺候的好,这回趁这个机会回去,好好尽尽孝道才是。”小两口连忙起身应了一声。

似乎怕青青被离别困扰,宁氏忙又说起开心的事:“你爹升官了呢,以后就是知府了,听说升的这样快的官员是极少见的呢。”

青青笑着点了点头:“我听子裕说了,还说爹的官运旺呢。宁氏说:“可不是沾了你的福,我从来没听说过女人们说话还能顺便破个案的。”青青闻言哈哈大笑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