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 (第1/4页)

孟老夫人十分喜欢明珠身上的利索劲,又听说这些年镇国公府的上下事都是明珠打理的,心里越发满意。原因无他,孟伟峰身为孟家的长子长孙,他的媳妇除了以后要掌管中馈外,还是孟家家族未来的宗妇,只有样样立得住的人才能撑得起来。

两家看对了眼,彼此也都合心意,孟家便请了媒人上门去提亲。

而朱子昊的亲事就有些波折了,青青选来选去并没有特别合心意的姑娘,有一个勉强算是符合朱子昊要求的,可是朱子昊借着宴席的机会远远地瞧了一眼便有些不乐意。面对一家人的询问,朱子昊说的理直气壮:“不如嫂子好看。”

朱子裕深深地觉得,也许亲弟弟以后得打一辈子光棍了。

*****

青青吃完了荔枝、蜜桃,宫里又送来了葡萄、石榴。吃了石榴又到了吃螃蟹的季节,终于在青青吃了三个团脐的螃蟹、一碟蟹黄包子后,来诊脉的太医摸出了喜脉。

一时间宫里、镇国公府、徐家都忙乱起来,太后娘娘听说查出喜脉前还吃了好些螃蟹,顿时吓的脸都白了,连忙派了几名专攻妇科的太医到了镇国公府,就怕青青的肚子有什么不测。

好在青青身子从小就康健,太医们轮流把了脉也没瞧出什么异常,甚至脉搏稳健,连安胎药都不必吃。但想着太后对郡主的重视,几个人讨论了一番,还是开了个?

第134章 生产(已更小剧场)

青青怀的这一胎极为顺利; 头三个月能吃能睡的基本没怎么孕吐; 等肚子大起来,青青的食量虽然上去了,但身上并没有长太多的肉,只是肚子看着大的惊人。

上辈子青青虽没结婚生子,但日常生活中也听说过不少的孕妇胎儿过大难以生产的新闻; 因此青青打胎儿稳固下来便每天围着园子走两圈。在吃饭上也讲究肉菜平衡; 平常爱吃的甜点心也不吃了,若是饿了便吃一把干果或者一个鲜果。

到过年的时候; 青青已经怀孕七个月了; 太后心疼青青; 怕她进宫拜年跪出个好歹来,也担心人多挤着她; 特意下旨叫她在家歇着。又想着镇国公府老夫人年纪也大了; 没人陪着独自进宫也容易出乱子; 便也叫她在家歇着不必初一一早进宫。

老夫人和徐婆子不同,她最不愿意做的事就是出门; 一听说大年初一不必一大早往宫里赶; 乐的老夫人大年三十的晚上多吃了三个饺子,撑得直打嗝。徐婆子却从来不把进宫当做是负担,反而觉得是光宗耀祖的好事,进宫拜年算是她每年最喜欢做的事。

大年初一; 即使青青没有进宫; 小太监依旧照着往年的旧历; 领了徐婆子、沈夫人、杨家的老夫人和几位夫人到偏殿等候。众人喝着茶吃着点心,少不得说起青青的事。

徐婆子笑容满脸地说道:“太医说怀的双胎,我一听就欢喜的不得了。”沈夫人忙说:“青青好福气呢,等生下来咱都去吃喜酒去。”

杨老夫人乐呵呵地笑着说:“当初子裕他哥哥也是双胞胎,小时候不知道都招人疼。”想起自己一家刚从边关回来时听到子裕在镇国公府过的日子,忍不住拉着徐婆子感叹道:“若不是子裕遇到了你家青青,也不知他这会还在不在世上,青青真是子裕的贵人呀。”

徐婆子笑的眯起了眼睛:“这不就说明两个孩子有缘分嘛,若不是有当年的偶遇,哪里会有现在这一对甜蜜的羡慕煞人的小两口呢。”

众人闻言都笑了起来,杨大舅母素来疼爱子裕这个外甥,便趁机说道:“青青母亲在四川,镇国公府也没个人帮她张罗,我不把自己当外人,孩子的衣裳包被我都叫人准备好了,还特意从相熟的亲戚家要了一百个康健孩子的小衣裳,洗晒干净了,正准备给双胞胎做一身百家衣呢。”

“子裕他大舅母,多亏你费心了。如今我年纪大了,精神也不足,也帮不上孩子什么忙。青青的伯娘婶婶倒是都在京城,可是她们都乡下出来的,也没见过什么世面,我就怕她们弄差了哪里,让人看了笑话。”

沈夫人笑道:“都是自家亲戚,又都是实心实意地为孩子好,哪里会笑话。”杨大舅母说:“可不是,她大伯母看着她长大的,和亲娘也没差,青青想吃什么想要什么和我们不好开口,还得让她大伯娘多问问她,可别让孩子受了屈儿。”

徐婆子笑的都看不见眼睛了:“这么多人疼她呢,哪里会受了屈儿,连太后都派了两个嬷嬷照顾她,还隔三差五的打发人去瞧她,这孩子有这么多人疼可真是有福气呦。”

众人和乐融融的说了小半个时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