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 (第1/4页)

今他得了蓝田玉玺这样的宝物,众官员献上的贺礼就没有一样能入的了乾兴皇帝的眼了。

待众官员献完寿礼,乾兴皇帝坐在龙椅上说道:“近日懿德郡主献上了一件历代君王都渴望得到的旷世奇宝作为寿礼。朕甚喜之,特拿来与众爱卿共赏。”

众官员闻言不由纷纷交头接耳,小声讨论着到底什么样的东西能称的上是旷世奇宝还是历代君王都想得到的东西。

大太监宋和小心翼翼的用托盘端上来一个匣子,乾兴皇帝亲自打开盖子从中将玉玺捧了出来。玉玺在乾兴皇帝手里半个多月,已经同青青进献的那块有些不同了,玉玺的下方镶了金边不说,玉玺也似乎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显得十分有历史沉淀。这一切彰显着,乾兴皇帝并不想让人知道这块玉玺是新刻的,他要把这块玉玺变为史上那块传说中的传国玉玺。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乾兴皇帝一字一句地念道,他看着百官,威严地说道:“先皇驾崩,懿德郡主为先皇做了七七四十九天超度法事,当夜太皇太后、朕、懿德郡主三人皆梦到先皇同圣文皇后得到太乙救苦天尊接引登天成仙。在先皇飞升之际,秘密告知懿德郡主传国玉玺藏身之地。懿德郡主不畏艰辛,为我大光朝取来传国玉玺。”

众官员纷纷起身跪在地上,齐声喝道:“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大光朝天命所归,皇上天命所归!”

躲在殿外旁听的青青听的目瞪口呆,登时忍不住捂住了脸:皇兄也太能编了,当初我不是这么说的呀……

乾兴皇帝面露满意神色,宋和适时的站了出来,展开明黄色的圣旨:“懿德郡主接旨!”

懿德郡主身着公主冠服,缓缓进入大殿,跪在御前:“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懿德郡主聪慧敏捷……今册封为长公主,赐公主府一座……”

众官员见状羡慕不已,纷纷赞叹:都说徐鸿达官运旺,她闺女比她强多了,居然以臣子之女的身份得封长公主,这从古至今也没几个有这样殊荣的吧。

带着羡慕钦佩的目光目送着新鲜出炉的长公主出了大殿,乾兴皇帝大摆宴席,与众官员同乐。

酒过三巡,众官员纷纷离位互相敬酒,徐鸿达身旁围满了官员,他们纷纷打听着:“徐大人,长公主这超度从哪家道观学的?”

“徐大人,那家道观还收徒不?”

“徐大人您瞧我闺女十岁了学超度还来得及吗?”

“徐大人,您同我们说说怎么能生出来个闺女呗……”

徐鸿达:……

此时镇国公府里,招财在正院里撅着小屁股翻了一个又一个的箱子,心里十分委屈和不解:之前娘雕刻的那个看起来很值钱的石头怎么不见了呢?

第142章 女儿出生

青青被封为长公主的消息从京城传到了全国各地; 徐鸿达老家平阳县的县官更是让人在沣水村立了一座公主牌坊,还大手笔的在沣水村所在的镇上摆了半个月的流水席。徐家的人都在京城; 于是帮着徐家打理玫瑰田和胭脂铺子远房堂兄徐鸿文一家; 徐鸿达的亲舅舅傅老舅一家都成了流水席上的座上宾; 也成了人人攀附交好的对象。

傅舅母比徐婆子大上两三岁,若是说徐婆子一笑起来满脸菊花开,那傅舅母不笑都是满脸老树皮,她涂了不知多少层的粉却也没能填平满脸的沟壑; 还一道黑一道白整的和鬼画符似的。若是往常,县里镇上的人都会打趣她几句,可这回却都一脸羡慕的围着她团团转。

青青在村里住到三岁就跟随父亲去平阳县; 虽在县里生活了六年,但青青基本是在道观后的小院里长大的; 除了每日跟着四位道长学习以外,压根就没和旁人接触过; 因此老家这些人和青青算是熟悉的也就是傅舅母了。

傅舅母坐在上席,夹起一块油汪汪的肘子肉塞进嘴里,又喝了口小酒,得意洋洋地说:“咱们长公主天生带着富贵命,小时候才多大点的孩子啊; 她祖母带她去我家拜年; 哪个孩子都磕头; 就她不给任何人跪。当时我还说我那小姑子惯孩子; 现在才知道我小姑子那叫……叫啥来着……对; 叫慧眼……慧眼识珠……她那时候指定就看出她孙女是公主命来着。”

来吃流水席的百姓听的眼睛都直了,有一个胆大的问:“那年郡主回乡接徐家诰命老夫人,您是不是去瞧了?”

“可不是!”傅舅母显摆的说道:“长公主长的那个俊呦,比我年轻时候还好看!”

旁边那桌喝酒的男人们没忍住都互相喷了一脸,原本听的兴高采烈的乡亲们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