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部分 (第1/4页)

的腐蚀过渡经药水处理土埋之后釉表会出现酸咬的小孔,但很有规律,僵硬不自然,腐蚀程度较一致,没有腐蚀的过渡现象实际上高仿者目前在釉表的处理上很矛盾,如果用药水处理,釉表的光泽又不自然,很容易被识破;不用药水处理釉面又太光洁颖,加入其他元素降低釉光的亮度,一经检测马脚又露在观察腐蚀细孔时要注意把它与釉面在窑中形成的大小不一的棕眼区别开来,棕眼仅出现在釉表,深度约为釉厚的三分之一,腐蚀细孔则深入釉里,有的腐蚀至胎表”王学将自己放在桌上的放大镜拿起来递给王侯,让他自己仔细去看

“果然跟你说的差不多”王侯观察了一会儿放下放大镜道

“部分唐三彩真品釉面还有一种特殊的腐蚀形式也是高仿唐三彩目前无法仿造的那就是光润的釉表极薄的一层釉水被腐蚀了,留下粗糙的釉面,形成大小不一的腐蚀斑块它们出现在釉面上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就是从无到有,由浅到深,再由深到浅唐三彩出土后腐蚀不再发展,过程停在了釉面上,给了我们辨别的依据”

王学说到这里拿起茶杯喝了口茶接着又道:“先说由浅到深:腐蚀出现时,开始是釉面上出现隐约可见的微孔微孔刚出现时可以是几个也可以是几十个、上百上千个,刚出现时太渺小还不足以改变其釉面的光泽和颜色,乍看上去釉面正常,不用放大镜观察也可看清;随着微孔的增多增大,其釉面的颜色慢慢变成浅褐色;随着腐蚀的日趋严重,腐蚀面积逐渐增大,就出现了粗糙的斑块,用手摸之有刺手感,用指甲轻轻一划可划出痕迹”

“再说由深到浅:腐蚀较严重的釉面向未腐蚀的釉面发展的过程是一种由深至浅的渐进侵蚀过程首先是最严重之处釉表釉光全无,只见粗糙的面目全非的釉,用手指可抹出痕迹,再接着是稍微严重的地方釉表极薄的一层尚存,但却有极细的孔隙且釉光暗淡,有的釉光几乎不存在了,用指甲可掐进去,再过渡下去,受轻微腐蚀的釉表乍看上去釉面尚好,釉光也还自然,但仔细观察釉面就隐约可见腐蚀细孔,用小刀轻划可划出痕迹这种由浅至深又从深至浅的交替腐蚀过程,在釉表的表现是以毫米为单位的,但在时间上要形成这一过程却是要以百年为单位的整个器物易仿,细微之处难仿所以,吃透了真品唐三彩的釉面,再回过头来看仿品的釉面,其浅薄之处也就一清二楚了王侯,你现在可以试着用手去触摸那尊武士俑,感觉一下那种轻微的刺手感”

王侯大喜,立即把手轻抚上了那尊武士俑,脸上的笑容是那种发自内心的笑意王学让他这样做当然是又肯定了一件唐三彩是真品

“学哥,不瞒你说,我之前摸过这几件东西,不过都是戴着白手套摸的,惭愧啊”王侯自嘲的道,引得赵杰和沈为都笑了起来

“至于返铅现象,它被我的老师称为百年时间浓缩而成的精灵”王学见王侯很有这方面的天赋,也乐的倾囊相授:“部分唐三彩真品釉面的返铅现象,即人们常说的“银斑”,是唐三彩后天生成的典型物质返铅现象的出现除了需要一定的环境,还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是时间留在唐三彩器物上的特殊的印记从有返铅现象的唐三彩来看,返铅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整件唐三彩器物的釉面通体有一层薄薄的银光,如秋月之色浮于物面,如薄霜依稀可见”

“第二,一件器物釉面的局部有银白色的返铅现象,而大部分釉面则没有值得一提的是返铅现象出现于任何颜色的釉面,蓝色的釉面的返铅现象往往为突出,颜色加自然并不像有的文章所说的蓝釉不会出现返铅现象,要知道唐三彩的釉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其中铅的成分达25%左右既然釉有那么高的铅含量,只要条件合适,什么颜色的釉面铅分子还不是照样跑出来,蓝釉亦釉,没有例外”

“第三,以细小的银白色斑点出现在釉面上“银斑”是真品唐三彩器返铅现象的重要表现方式,其表现形式仍为不同时间先后出现的动态过程首先是酝酿阶段,表现形式为釉面出现隐约可见的浅黑色斑点,有的略呈爆裂状,再发展是在浅黑色的斑点中间出现针尖大的白点,再往下发展便是白点逐渐长大成为白色的斑点随着这一过程的不断发展,釉面上的银白色斑点也就越来越多,大小不一呈色自然“银斑”从酝酿到发展成为银片,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但唐三彩器出土后,离开了出现“银斑”的环境,动态的生长过程便凝固在唐三彩器物上,给我们观察它提供了一个动态的过程,几百年的光阴便凝固在我们眼前”

真品“银斑”,由分子构成,薄如纸张的1%高仿唐三彩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