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1/4页)

太子派人追了大半路塞给他的信上说的没错,这回的灾闹得是有点怪啊……

永州闹灾的这几处地方互相也不挨着。先前的灾情基本能从记载中看出是从哪儿传到哪儿,但当下的,让他现写他都写不出来。

楚成一时紧缩了眉头,对着地图思量着各式各样的情况。但在他想出个所以然之前,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路。

“谁?”楚成有些不耐地应声,一个家丁推门进了屋:“大人。”

楚成转头看去,家丁递上了一封家书:“京里送来的。”

他信手接过,定睛一看信封,上面就四个字:“楚成亲启。”

这四个字的字迹楚成已很熟悉了,不由自主地笑了笑,随口向那家丁道:“你下去吧。”

然后他便拆开了信,信纸抽出来一瞧,里面的话不多,但他简直能想象出那炸毛的语气了:“听说湖南也闹疫病了?你怎么样,没事吧?东宫里各处防备严密,瞧着吓人。你妹妹一切都好,放心。”

楚成盯着这两行字无奈地笑了半天。

这沈映!他才刚到湖南而已,就算染疫病也没这么快的好吧?

第46章

京中,城门近来闭得严实,要进出城都得有官府的批文,疫病一时半刻进不来。

三皇子在府中一壁悠然地品着茶,一壁看着手里的奏章,心里这个乐。

这疫病闹得厉害,闹得好。太子现下忙着料理疫病的事,手头就忙不开了,只好把一些差事分出来。

他因此得了南边修堤坝的活儿,这活儿实在啊,能捞着钱,也能捞着贤名。

三皇子沈晖不是个贪心的人,他觉得有贤名就行。至于钱,他知道地方官吏敬奉的东西都是从堤坝里抠的,他一个子儿也不打算要。

他要把这堤坝修得漂亮结实,过两年修成了,父皇最好能南巡一趟,到时候他自是大功一件。

唉……真难啊!

沈晖想得直叹气,他们想在朝中立点功是真的难!

太子那边,东宫官好大一班人马,什么差事交过去都好办。他们呢,只能得着什么差事去什么官衙,自己手底下没人。

不仅如此,父皇平日里还不太爱给他们差事,好像明明白白地就是想让他们安心当贤王。弄得他们虽然一门心思想往上走,但却没什么机会。

沈晖有点受够了这种日子了,他愈想愈觉得凭什么呢?

大哥输在了嫡庶之别上,可他和五弟不过是继后所出,父皇竟也一点机会都不肯跟他们?

他们心里都憋着一口气,个个都想将手里难得的差事给办好。

同时,当然了,能让太子倒个霉是最好的。

东宫之中,楚怡灌汤药灌得无语凝噎。

苦,真的太苦了,苦得让她想把舌头给扔了!

可这药不喝又不行,是太医院配出来的防疫方子。她恍然记起了上学那会儿赶上非典,全市也都搞了防疫的中药,挨家挨户都要喝。

看来即便是在现代,在疫苗被研究出来之前,这也就算是最好的办法了。那她身在古代根本盼不着疫苗,喝汤药就更没的抱怨。

她一口气把药灌下去,眉头皱巴得不行。好不容易舒开了,又让青玉把另一碗好好地用食盒装了起来,一道往前面的书房送。

这算是她帮张济才的忙。太子最近忙着时疫的事情,经常一头扎进奏章就顾不上别的,药也顾不得喝。他自己倒不当回事,觉得时疫还没在京里出现,这药不喝也不打紧,但底下的宫人担待不起啊。

所以前几天,在沈晰到绿意阁的时候,张济才就当着他的面哭丧着脸意有所指地跟楚怡抱怨了两句,说晚上这顿药娘子您可得好好劝着殿下喝,殿下近来太忙了,中午那顿总是顾不上,宫人们也不敢总劝。

楚怡一听,心领神会,当时就跟沈晰说:“不喝怎么行?你要是顾不上,我以后每天到了时候给你送过去,我看着你喝!”

沈晰不满地睃了张济才一眼,但还是笑着答应了,跟她说行,那你给我送来,我立马就喝。

接下来的这几天,楚怡便都自封“灌药大总管”了,沈晰还笑话她说你怎么给自己安个太监的名号?楚怡理直气壮地说不管,大总管听着霸气,管它太不太监呢,反正她就是大总管了!

沈晰在前宅的书房是个独立的院子,楚怡对这条路熟了,一路上都闷着头走。在离得还有一段时,青玉突然拽了拽她的袖子,楚怡抬头一瞧,院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