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第1/4页)

如雅这次的行踪并不隐秘,网上也有路人爆料,但可惜的就是各路媒体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一的都对这件事熄了火,不与置评。蓝天之前因为编排如雅的新闻太过过火,被如雅的律师信一发,也都闭了口。

如雅也有好奇,但是叶涵一句话就解了惑。

“我父亲和我大哥都是军区的。枪杆子里出政权呗。”

如雅吐了一下舌,心里也明白了,自古就是如此,常态而已。

绯闻没有大传特传,但是《繁华》的新闻确实在不停地出现,它成了最近最热的词。

大制作,大导演,大手笔,重量级影后影帝……宣传时,还是这些词冠在《繁华》的头上,但是当它公映之后,它又引起了别的讨论。

无数的影评人为它写了评。

“《繁华》,它的开头让我以为这部电影说的是旧时的虚荣繁华,但是直到电影结束,我才明白是心的繁华。

三姐妹,同气连枝,相互缠绕,不是亲姐妹,却胜似亲姐妹。她们没有亲姐妹之间的血缘关系,但是缠绕的感情却让她们拥有错综夹杂的命运。猜忌、嫉妒、吃味,有,但是更多的却是三姐妹同样的气场对侵入的外人的排斥。”

有人歌颂亲情,自然有人赞美爱情。

“宇文爱的是紫苒,娶的是碧芜,青洽却为他倾情,一己之身牵绕三姐妹。看起来有点渣,但是其实其中的弯弯绕绕又何尝是外人所能理解的。

宇文和碧芜的婚礼之上,碧芜身上披的是洁白的婚纱,脸上一如既往端庄的婚纱,青洽任性的穿上了红色的旗袍,而紫苒却是一席朴素的旧时夹袄,连脸上的妆容都是轻轻浅浅的,仿若山谷里的兰花,脸上一如既往的疏离,但是她宽松的袖子下若隐若现的却是初见时宇文赠送的素银镯子,小小的,细细的,有人说没爱过,又有谁能说没有人爱过?”

有人看情,那就有人看别的。有人赞颂,自然地就有人贬低。

“孙老果然不愧是大导演,不得不说,他的拍摄匠心独运,手法奇诡。而制作也是精良。只是演员方面有点瑕疵了。虽然主演都有着影帝影后的赞誉,但是不得不说还是有点遗憾的。比如三姐妹,杨云和剩下的刘嘉、如雅的年龄差会不会有点大了?

还有刘嘉,真不愧是票房毒药,她的演技和以前一样的,毫无长进,我仿佛从这部戏里看到了她以前的角色。

至于如雅,会不会太过年轻,即使她是最年轻的东京影后,但是也还是有争议的。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剧情好,导演好,制作好,所以这部戏到底还是有点亮点的。”

相比较于影评人的专业和长篇大论,影迷们就直接多了。

他们在贴吧里、在论坛上、在微博上,展开了各种各样的讨论,甚至还有人大发惊人之语。

“为什么我看这部电影,我总觉得宇文是炮灰,三姐妹才是真爱?”

“+1,原来我不是第一个人。”

“请看第53分钟17秒的镜头和台词,妥妥的碧芜爱的是紫苒才对。”

……

在一向苛刻的豆瓣评分之上,这部电影更是得到了空前的评分:9。5分。而票房则是体现的更加直观,上映的时候虽然和美国一部大片同一时间档,但是却丝毫没有逊色,稳稳地占据了票房第一的宝座。而且几天来,票房还在逐步的上升。

由此,几个主演的身价更是水涨船高,特别是如雅,她的身价一下子涨的让她成为了华艺最重要的大将之一。

作者有话要说:亲爱的,给点评论打赏一下呗。

第六十九章

《繁华》是妥妥的票房冠军;在票房上单方面碾压了几部同期上映的电影;上映三天,票房收益已经收回了电影的制作成本;而后就是纯收益。

几个主演的名气急剧上升,其中以如雅最为明显。紫苒的角色太讨喜;游离在爱与不爱之中;很满足人们内心中那种既想要放手去爱;又不敢去爱的形象,从而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同情、怜惜。

如雅的名气一路高涨,公司也相应的提高了如雅在公司的规格,人员配备更加精良;资源更加优先,公司更加重视如雅自己的想法了。直接表现就是在公司的例会上。

“如雅,这个音乐盛典想要邀请你当邀请嘉宾。”一个经理在公司的例会上提起这件事。

大家都齐刷刷的把眼光放到了这个经理的身上,经理也没办法,如雅最近根本不来公司,先是忙着各地的电影宣传,而后又是电影首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