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1/4页)

��尤恢竿�桓龊⒆颖;ぷ约海�

就在这时,小男子汉搂着她的双臂,又加了几分力道。搂着自家姐姐,姬道一板一眼地说道:“我从今年开始,每顿饭都多吃了半碗肉,我还每天练枪,姐姐放心,再等二年,姬道满了十岁,必能帮姐姐担起家里的重担。”

姬姒笑了起来,她快乐地哼哼道:“恩恩恩,我就等着小姬道长大呢。等小姬道长得高高的,壮壮的,等小姬道学了文练了武,等小姬道什么都会了,姐姐就不想事了,姐姐天天耍秋千玩。”说到这里,她自己格格笑了起来。

小少年转过头,他睁着细长的凤眼,认真地看着姬姒的笑脸,过了一会,他快乐地说道:“姐,你这一年都不快乐,现在总算过去了。”

姬姒却知道,自己之所以变得快乐,并不是苦难过去了,而是因为她放松了。她通过一件又一件的事实,发现自己有了应变一切不测的实力!这一点,在这个普遍没有安全感的时代,是无比珍贵的!

这世间,有两种人无所畏惧,一种是清楚地看到身前身后的一切,知道只要活在这个世间,便避无可避。他们因睿智洞悉而旷达洒脱,时人唤之为名士。另一种就是姬姒这样,拥有足够的底气,知道自己可以避难呈祥的幸运之人。

姐弟俩这样依偎着,细声细气的嘀咕一阵后,姬道突然说道:“姐,那周玉并不是喜欢你,你不要嫁他。”小少年说这话时,声音有点闷,甚至连眼角,也有点几不可见的潮红。

姬姒没有注意到小少年的激动,她点了点头,懒洋洋地说道:“我知道啊。像周玉那样的郎君,他的心深着呢,喜欢不喜欢,对他来说是很遥远的事。”

说起周玉,姬姒这才发现,除了那次自己为了彰水县一事上门求助外,这二三个月,都没有与他说过什么话。

转眼,她又想起来了。这二个月里,周氏兄弟一直很忙,自庄氏别院举行宴会后,他们邀约不断,好不容易交际应酬告一段落,又出了彰水县的事,一直到现在,他们还在与那些从建康来的达官贵人们唱酬应和。

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最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在周玉看来,他已经解决了姬姒这个难题了。他只需要静坐兰台,等着她看清了,想明白后自投罗网。所以,两人便是遇上了,周玉也没有刻意的对她如何。

姬姒心想,这世间的事就是这样,价值决定位置,她或许有点价值,可她的价值,在周玉那样的人眼里,也就是摆在妻那个位置上的物件儿,等真正摆上了,也就那样了。

姬姒胡思乱想一阵后,姬道已牵着她的手,一边朝里面走,一边小大人一样地劝诫道:“姐,你的手都冰了,回房暖暖吧。”

姬姒收回心思,笑眯眯地牵着他的手,蹦蹦跳跳朝房中走去。

转眼,又是一天过去了。

第二天,出现了入冬以来难得的暖日,红艳艳的阳光挂在天际,不见炎热,只觉温暖。

望着这苍茫天地间无际的枯黄,望着中午那照在身上还有几分热度的太阳,姬姒特意穿了一袭蓝底绣有佛像莲花的,称得上雅致中见艳丽的罗绮,又特意化了一个妆后,外披红色锦袍,准备游湖去了。

荆县位于长江之侧,境内大小湖泊无数,姬姒所来的这个湖,面积虽然不大,却水曲而长,湖旁山峰秀美,也算是一景。

孙浮和黎叔等人早早站在了船头,看到姬姒过来,他们连忙迎上。

姬姒略一颌首,缓步上了船。

这在江边长大的子弟,没有几个不擅水的,孙浮黎叔等人都是个中高手,姬姒上船后,孙浮把竹篙轻轻一撑,那船便荡了开来,载着她,朝着湖中心荡去。

站在船头,望着绵延到天际的山峰,望着座落在山峰与山峰间的良田,姬姒心神俱醉。

真真是磊落青山无挂碍。

姬姒心情好,看什么风景都是美的,这种无法言喻的愉快堵在她心口,总想向人宣泄一二。

她朝散在后面的孙浮等人望了一眼后,收回目光,拿出藏在袖间的玉笛,呜呜咽咽吹奏起来。

姬姒在吹笛方面的造诣,已高到了举世罕有的程度,此刻,她心情放旷,这笛声一出,便如一只白鹤,在大地盘旋几度后,越飞越高,越飞越高,于无尽的天空中,极尽逍遥天真之乐。

这时的姬姒,却没有注意到,就有前方的山谷处,弯着一只画舫。

画舫中,周玉正在招待来自建康的几位同僚。这些人,都是因为他一纸奏章而请来的大臣,此刻案件已了,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