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部分 (第1/4页)

此时,三个特战排的排长都已经赶到这里,会议自然立即开始。

“老孟,你说说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史连城挠了挠后脑勺:“妈了个巴子的,这事儿很难整,知道吗?难道我们过去把长毛子的哨卡全部干掉吗?可那么大的军舰怎么藏得住?”

“这六个人是我抓住的!”张景福接口说道:“我带了一个班昼伏夜出,顺着绥芬河快马加鞭,一路向东侦察。没想到过了同江不久,三天前的晚上,我们刚准备出动去侦察,就看到他们六个人鬼鬼祟祟在山林中钻来钻去。”

“刚开始我们并没有当回事儿,毕竟那个地方人生地不熟,也不想惹事儿。不过很快我就推翻了自己的决定,认为有必要把他们抓回来。因为他们手中的冲锋枪,也是挂着大弹鼓,竟然和我们的定倭一号非常相似。”

“我把人全部分散埋伏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所以没有费什么手脚,就把他们全部生擒活捉。后来用日语一问,他们竟然是要投降小鬼子的啊,那还得了!所以全部押回来,看看你准备怎么办。”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588、改变原计划

史连城他们在伤脑筋,赵金喜就更伤脑筋。因为白书杰坐在萧腊梅身边,紧紧盯着电台一声不吭。很明显,他在等待史连城的后续电报。

其实,白书杰像一尊木雕坐在那里,等史连城的电报是一回事,他心里想的却是另外一回事儿。

“九一八事变”以后,吉林省军署参谋长爱新觉罗·熙洽率先通电投日,1931年9月25日就任伪吉林省省长职务,还宣令吉林省所属各县部队必须服从“新政府”节制。

时任依兰镇守使兼第24旅旅长的李杜,接到熙洽的通令以后勃然大怒,随即对辖区下江十三县发布命令:“望我父老子弟,念国土之垂危,痛沦胥之将及。一致团结共赴国难,拒不附逆,坚决抗日。”。

当时,李杜的第24旅下辖兵力有667、668、669三个团四千余人,分驻于依兰、佳木斯、富锦、饶河等地区,担负松花江下游和边防地区的警备任务。因为小六子少帅不准使用东北军的名义抗日,所以李杜下令组建“吉林抗日自卫军”,此后率部参加哈尔滨保卫战、嫩江保卫战。

由于吉长镇守使兼23旅旅长李桂林、延吉镇守使兼27旅旅长吉兴先后投敌,抗战一开始,整个防线就已经崩溃。稍后不久,他部下的团长刘宝麟、马锡麟、王树棠等人也先后投敌,随即变成了小鬼子的急先锋,吉林抗战失败。

不过,李杜的“吉林抗日自卫军”虽然失败了,但是因为他此前派人员整顿下江十三县的地方武装,设立自卫团督办处,组织民团以配合正规军作战。所以李杜失败以后,导致整个哈东地区的抗日队伍此起彼伏,小鬼子就没有一天真正占领过这一地方。

李杜对抗战最大的贡献,就是在全国第一个实施了“全民抗战”。不管你是土匪也好,农民也罢,只要你答应抗日就行,拥有枪支就合法。这种泥沙俱下的方式,虽然给当地的老百姓造成了极大伤害,但在抗战初期也给小鬼子制造了巨大的麻烦。

这些事情白书杰自然都知道,所以突然听说史连城他们在抚远县抓回来茹拉夫莱斯基,顿时就引起了白书杰的高度重视。东洋矮矬子虽然是华夏死敌,但是长毛子白极熊更是可恶。

现在斯大林搞大清洗稳定自己的权利,有好大一批苏俄红军远东特别集团军军官,向南渡江投降了小鬼子。在这种时候到底应该如何插一脚,才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才是白书杰深层次考虑的问题。

史连城的特战大队第一个任务,原本是铲除小鬼子武装开拓团,而且集中在方正县、依兰县、佳木斯一线。但现在的焦点,却变成了最东边的抚远县和黑瞎子岛。

从战略上来说,孤军深入抚远县,那纯粹就是找死。因为这个地方北面是黑龙江,东面就是黑瞎子岛的长毛子军队,东南面是乌苏里江。

整个地形就像大公鸡的嘴巴,尖尖的。如果敌人从西面压过来,不是在黑龙江淹死,就是乌苏里江淹死。

“史连城来电。”

白书杰还没有拿定主意,萧腊梅已经打断了他的沉思,因此随口说了一句:“念来听听。”

“如拉来夫斯基叛逃过来的是一艘红色东方号浅水重炮舰,一艘无产者号浅水炮舰,随行士兵一共53人。如拉来夫斯基原本是上岸寻找小鬼子,没想到被张景福他们给抓住了,现在向我们提出避难。目前,两艘军舰已经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