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部分 (第1/4页)

这都是平时被总司令白书杰训练了数百次的战术动作,今天终于在战场上看到了效果。一千五六百人的大部队,被孟凯华他们25人冲得七零八落。等到小鬼子反应过来,现场除了他们自己人的尸体,再也没有什么发现。

佐古龙佑一直跟在步兵大队前面的第一个步兵中队,先头部队遭到打击的一瞬间,他的卫队就已经拥着他离开了公路。等到佐古龙佑下令展开全面反击的时候,现场已经没有枪声了,敌人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

接到前面传来的报告,佐古龙佑大吃一惊:“纳尼?なんでこうなるの?は一体何者?”(为什么会这样?究竟是什么人?)“旅团长阁下请息怒!”卫队长躬身递上几枚弹壳,然后才说道:“敌人全部都是冲锋枪和轻机枪,但是士兵们发现这种冲锋枪的样式非常古怪。嗯,和俄国人刚刚装备的一模一样!”

“俄国人?”佐古龙佑心头一惊,心中暗道:“难道因为内河舰艇失踪的问题,俄国人已经渗透进来了吗?不过,就算俄国人渗透进来,为什么要袭击帝**队呢?这个问题非常严重,需要立即向长官部汇报!”

没想到佐古龙佑还没有把电文拟定完毕,通信兵已经跑过来叫道:“旅团长阁下,有紧急电文!”

“八嘎!”

佐古龙佑结果电文用手电筒一照,顿时气得把电文摔在地上,随即破口大骂:“可恶的俄国人,死啦死啦的!”

近卫队长捡起电文一看,原来是第三大队大队长发来的电报:“旅团长阁下,卑职率部回撤到林口镇的同时,勃利镇的大队部就遭到不明身份的敌人袭击,所有储备物资已经全部被焚毁。据幸存士兵报告,敌人全部使用弹鼓式冲锋枪!”

生气过后,佐古龙佑已经冷静下来:“难道俄国人竟然是冲着自己而来的吗?采用的是在野外牵制我的主力部队,另外的人直接进攻牡丹江吗?如果自己的这个旅团覆灭,牡丹江就直接落到俄国人手里了!牡丹江距离东面的国境线不过一百公里,俄国人一天时间就可赶到!”

“来人!”

现在已经是半夜零点时分,根本无法对外展开侦查。一切具体情况,都需要天亮之后再说。

佐古龙佑无法确定事情真相,只好采取守势:“立即发电:命令第二大队、第三大队立即返回牡丹江,等待下一步命令。”

其实,这都是意外加上意外,然后就出现了变故里面还有变故的局面。

原来,特战大队副大队长张景福,为了搞清楚小鬼子大部队突然撤走的原因,所以带领第三特战排的二班一路尾随南下。

没想到小鬼子的主力部队赶到勃利镇以后,又把那里驻扎的一个中队带上,然后继续往南退走。这样一来,勃利镇仅仅留下了一个小队的鬼子,主要目的是看守刚刚运抵过来的作战物资。

张景福明白,这些物资就是为了这一次的“大讨伐”准备的。留着让小鬼子卷土重来肯定不行,必须全部毁掉,让小鬼子的讨伐作战胎死腹中才对。

虽然不知道林口那边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小鬼子的主力部队已经撤走是事实,说明小鬼子肯定遇到了极大的麻烦。所以张景福认为,现在毁掉小鬼子的物资储备,给敌人制造更大的麻烦,应该可以彻底拖住小鬼子。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609、回马再一枪

既然想动手,张景福并不着急。现在是晚上十点多钟,有的是时间可劲折腾。所以他带着二班越过勃利镇向南进入山中,然后对附近展开侦察。

张景福找到一个附近的山民了解情况,这才搞清楚这里是怎么回事儿。

据当地老乡说:勃利镇这座小镇,在原来叫碾子河街,后来根据勃利河而改名。九年前开始筑城,用了四年才算完成。日本人打进来以后,为了修建南北铁路,所以在这里驻兵。

“你们又是哪路好汉啊?”老乡最后说道:“去年底,农民自卫队(谢文东所部,笔者注)五六百人打过这里,因为城墙太高,结果反倒被日本人打死了二十多人。”

“谢谢老乡!”张景福没有说实话,而是随便报了一个名号:“我们是抗日独立团的,今天路过这里,想找小鬼子借点东西。”

晚上十一点,侦察的小组全部回来。情况没有什么变化,勃利镇是一个新修的正方形小镇,城墙边长2里(也就是1000米),所以勃利镇又叫做八里城。东、西、南、北各筑1座城门,现在都死死地关住了。

“只有爬墙而入,别无它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