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 (第1/4页)

魏十四想起隐住在侯府里的北晋军医,心下似有所悟,看来小主子与那位北晋二皇子慕容迟,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关联。魏十四心思转动。若得北晋襄助,盘踞西戎王城近三十年的金家兄弟,想不死都太难。只是小主子不说,他也不便多嘴,小主子的脾性,他似乎摸不透。

赵氏听魏十四说沈雪余毒基本解清。身体恢复很快,心下大安。禀过老侯爷之后,由着沈雪带冬草和冬果去刑部听审,递帖子到太医院请章太医下午到府,想一想又不大放心,更因叶家血案暗指自己的丈夫沈凯山,叫了沈霜霜、沈世榆一道前往。考虑到公审现场人员复杂。沈雪和沈霜霜皆换上衣饰普通的男装。

原告叶宝柱很快被带到大院里,跪倒在地,含血含泪讲述叶家血案的前后经过。叶宝柱身形瘦小。衣服上隐有血迹,动作迟缓,脸色苍白而神情痛苦,似乎滚钉板造成的皮肉伤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随着他吃力的讲述,叶家血案浮出水面。

五年前,桂西府凉水镇,顺风镖局叶总镖头接了一趟镖,护送某个京官养的外室及其幼子前往京城,那女子随身携带半斤雪山云雾茶。十二岁的叶宝柱听说父亲护镖到长安,心下大痒,把自己绑在母子俩乘坐的马车下面,结果受了风寒,高烧不退。叶总镖头又气又心疼,拜托那女子照顾。那女子性子极好,把叶宝柱与自己的儿子一般看待,丝毫不让叶总镖头费心,一路上饮食住宿从不叫镖局伙计难做。

车队行走在鹿山官道上,眼见长安在即,叶宝柱退了高烧又跑起肚子,钻入一片草丛。车队停在路侧等候,突然一伙山贼冲出山林,二话没说将包括叶总镖头和那对母子在内的十三人全都杀死。躲在草丛中的叶宝柱眼睁睁看着那伙贼子把十三具尸体装进大车,呼喝笑闹将镖局的车辆一起赶上,扬长而去。叶宝柱想追那辆大车,奈何脚丫子跑不过车轮子,身子又虚弱得紧,滚落路边的水沟晕死过去。

救下叶宝柱的人是山里的老樵夫,在老樵夫家里将养两个月,叶宝柱偷了老樵夫的五两银子,一路风餐露宿,回到凉水镇时蓬头垢面已不成人形,却见顺风镖局一片黑焦瓦砾,从乞丐口中得知,数月前一个雷电之夜,顺风镖局被雷劈了,所有人死于天火。

叶宝柱痴傻了,沦为凉水镇的一个小乞丐。世态炎凉,即便有人认出他,不过唏嘘两声。坏到什么程度的人家才会被雷劈?谁也不愿沾叶宝柱一根手指。

一年前,行乞的叶宝柱遇到一个布施的女人,那人一只六指的手刺痛了叶宝柱的眼睛,勾动叶宝柱沉睡的神志。叶宝柱吐出一口黑血,渐渐清醒过来,杀害他爹的那伙山贼,是一伙假山贼,为首的那人使一对双刀,左手指有一赘指,旁人唤他“孔大人”。叶宝柱目眦尽裂,母亲和妹妹的死,绝不是天祸,如果不是他偷偷跟着父亲,不是一直生病没离开马车,他要么与父亲一起死了,要么与母亲一起死了。

叶宝柱求了曾给他启蒙的夫子帮忙,写下一纸血状,他发誓要找到那个杀人凶手。

来到长安的叶宝柱混迹在乞丐当中,时日一久,他便听说京卫指挥使司姓孔名捷,擅使双刀,左手六指。寻机见过从孔家出来的孔捷之后,叶宝柱从体形判断,孔捷就是那伙假山贼的头目。

满腔仇恨的叶宝柱敲响了刑部门前的鸣冤鼓……

紧接着来到堂前的是叶宝柱口述中的那位老樵夫。白发如霜的老樵夫证实救助之事属实。

沈雪默默舒出口气。按照叶宝柱的供述,根本不需要孔捷到过凉水镇,长安城外鹿山之中杀人灭迹,孔捷完全有能力做到。案子的关键在于,那对母子是哪个京官养的外室,不定就是京官或其妻妾买凶杀人,可人已死,死无对证。

叶宝柱的陈述从表面上看。无一不通,仔细想来却又破绽百出,经不起推敲。

第一,追杀叶家的凶手,漏掉叶宝柱,有可能是有意放水。也有可能是真没注意到。第二,向乞丐布施的六指妇人,有可能是巧合,也有可能是刻意。第三,双手持刀,行凶者有可能是使惯双刀。也有可能单刀伪装成双刀,年幼的叶宝柱很难分辨得清。第四。容貌都可以化妆改变,六指,有可能是真六指,也有可能是假六指。那一声“孔大人”,同理,可能是真孔大人。也可能是装成孔大人。至于体形,相似者比比皆是,根本不足为证。

一切都在可能之间。仅以叶宝柱的一面之词,便可轻易推断得出孔捷可能是凶手,也可能是被陷害,叶宝柱或许真以为孔捷杀人,或许就是有人故意误导。真凶扑朔迷离,且看孔捷如何辩解,更看姜侍郎如何做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