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 (第1/4页)

出得城门,明瑾曦的心情是一点一点地变好,按这个速度午时前就能到达玉峰山,午后她们就能正式踏上回归故国的逃亡之路。

青姑姑已经早一步上路。柳濡梅则带人在玉峰山下那条上下山必经的木桥上动了手脚,她们一旦离开后便毁桥堵路,将他们带去的宫人侍卫困在山上,将他们的追捕能延缓多久便多久。

明瑾曦在过桥之时发现那河的水位并不深,只要稍有点水性的便能将消息传递出去,或者及时补救。所以这桥还不能太早毁掉,最好是在他们发现她们不见了后才毁桥,只是这样一来毁桥的人就不能与她们一起撤离了。

明瑾曦将这想法告诉柳濡梅,柳濡梅也发觉这个方法可行,“毁桥只需两人。跟不上也没关系,到时他们将衣服一换,直接回福州城,等风声过了再回大周便是。”

也不知韩靖瑶是拿什么与那位主持大师交换的,那位主持竟然十分配合,遣散了僧众,只单独在后山一个僻静的院子为她们几个讲经。

待众人散尽,那主持和尚便对韩靖瑶合了个什,“当年沈相救老纳一命,无以回报,这么多年来,几成老纳心魔,今日有幸了结此缘,愿各位施主保重,一路平安!”

原来还是沾沈放的光,那主持和尚在众目睽睽之下,拿起一只香炉在自己锃亮的脑袋上砸了一下,便软软地倒在了地上。

韩靖瑶也不再扮高贵,三下五除二将身上的繁重的宫装凤冠给除下,里面竟是一身道袍,再挽上道髻,一名美貌道姑便出现在众人面前。

明瑾曦原本想扮成一名公子哥,但看到韩靖瑶成了道姑,公子哥与道姑走在一起太招人眼,只得寻了一套爱花的衣裙出来,扮成婢女模样。

明瑾曦四人一狗,韩靖瑶主仆三人,便在柳濡梅的带领下,拣那偏僻的小路直奔山下,找到接应他们的两辆马车。

明瑾曦刚爬上一辆马车,便见韩靖瑶挤了上来,“我要与你一起!”韩靖瑶是担心这一路护送的都是明瑾曦的手下,一旦事情危急,有可能会扔下她不管,与明瑾曦共进退就省了这方面的担忧。

不得已,明瑾曦只好让念玉与小花留下,爱花宝珠与韩靖瑶的两名丫鬟婆子坐了另一辆,两车四骑便沿着早就安排好的路线奔驰起来。

每隔一个时辰,几人就会换剩一次马车,看来柳濡梅这几个月的准备功夫没有白费。

在一个渡口,青姑姑终于与她汇合,于是她们开始弃了马车乘船。

“这条河直彭州城下,预计明日午后能到,比约定的时间会迟两个时辰,但乘船比乘车少受颠簸,还是值得的。”青姑姑说道。

明瑾曦的确觉得再颠下肚子里的胎儿可能会抗不住,忍不住感激地搂住青姑姑,“谢谢嫂子!你是这世上除了我父母亲外,最疼我的人了。”

青姑姑拍拍明瑾曦的手臂,端过一碗鸡汤,“快把它喝了,再好好睡一觉!”

明瑾曦乖乖将鸡汤喝了,又吃了三只肉包子,才心满足地去睡下,韩靖瑶若有所思地看着明瑾曦与青姑姑两人,再将目光落在了明瑾曦的肚子上。

他们还是低估了汪奇泽的能耐,几艘小船行到离鼓州只有三里路时,在前方探路的柳濡梅策马奔回,“前面有东越人封锁了河道,我们要马上弃船!”

青姑姑立刻将一堆衣物抱出来,“现在我们要分开走了,小花与船娘留在船上,找个地方躲起来,念玉先将王妃扮成一名重病的老妇人,娘娘则扮成不能说话的专门照顾病人的粗使丫鬟,我与夫君扮成老夫人的儿子儿媳,步行进城。至于你们几个便易容成与王妃和娘娘有几分相似的女子,由侍卫们带着离开。当然,你们不必害怕,你们又不是真的,他们顶多怀疑一下,不会对你们怎么样的。”

韩靖瑶当即表示没有异议,只要能回国,莫说扮丫头,就是让她扮乞丐她也乐意,唯独她带出来的一个丫鬟与婆子有些犹豫,不想与她分开,被韩靖瑶眼一瞪,立刻低了头,不敢再说。

不到一个时辰,两拨人就上路了,柳濡梅不知从哪里搞来一辆驴车,让三个女子坐在木板车上,自己扮成一个跛足的农夫慢慢往彭州城赶。

“若有人问起,就说我们一家人,我叫李二,娘叫李胡氏,妻子叫李周氏,闺名叫翠花,是周桥李家村人,我们这是去彭州医治病重的娘的,但是李家这么穷有个粗使丫鬟也很奇怪,娘娘扮成我的哑巴妹妹如何?”

“不说话就少露破绽,这样最好,你们两个最好再合计详细些,估计越近彭州城,盘查的人就越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