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 (第1/4页)

“出来吧!”旁边的警官被气乐了,他还真挺钦佩这对婆媳的,在这里呆上一个月,居然还没学乖,单冲着这份“坚韧不拔”,也不得不让人佩服。

“人家苦主愿意撤销起诉,你们可以走了……以后做人做事,记得多动动脑子,别以为干点坏事就没人知道了!回去也谢谢人家苦主,不然的话,就你们这样的,肯定得判个三五年的刑期。”

婆媳俩唯唯诺诺的应了一声,从来里面出来,走到夏翎面前时,迎着夏翎那双冷眸,赵老太不由自主的回忆起过去的这一个月,莫名的打了个寒噤。

夏翎抱着胳膊,笑眯眯的道,“感谢倒是不用了,不过是看在我爸的面子上,不愿意让他为难罢了……给我记着,以后想害我,最好别让我抓把柄,再有下次,我保证,监狱的大门,一定会向你们敞开。”

灰头土脸的婆媳二人,回到赵家庄,齐刷刷的病了下来,尤其是得知为了将他们救出来,爷爷赵老栓签下的那份字据和欠条,赵老太气得要死,坐在家里的火炕上,破口大骂,将赵老栓和远在桃溪村的夏翎,祖宗八代都骂了个遍。

至于大伯娘,躲在被窝里,听着男人赵胜强埋怨声,忍不住红了眼圈,紧紧攥住被子,眸底……闪过一抹怨毒。

有些人啊,就是死不悔改。

赵家暂时消停下来了,姓赵的一大家族上下,没少到外面说夏家和夏翎的坏话,说夏家祖孙三代女人都是罗刹鬼,说她们心狠手辣、为富不仁,说她们忘恩负义,把自己奶奶送进看守所里,无情冷血……

之前因为韩齐的事,夏翎原本的名声就差,顶着命硬光环,如今不过是在本就声名狼藉的名声上,再填了一笔不孝长辈、冷血心狠罢了,反正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这些风言风语影响不了夏翎分毫。

这点子坏名声,不过是些酸言酸语罢了,只要夏翎的事业做起来,旁人想要靠她吃饭,谁敢不说夏翎几句好话?

正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利益,才是扭转乾坤的筹码。

解决完赵家的事,夏翎重新将视线投向了承包田那边,眼看着稻田即将收割,干脆从网上预定了几台常用的农机,又买了一辆二手的封闭式货车,车子和机器先暂时全都停在夏家大院那边。

九月份过去,迎来了十一黄金周,桃溪村也终于进入了农忙时节,各家各户,能干的基本上全都拎着镰刀,直奔田地。

稻穗金黄,稻浪滚滚,迎着初秋的太阳,各家各户抢着秋收。

因为夏翎提前花钱买好了收割机,哪怕今年稻田多,也不用特意从外雇佣人手,两个人开着小型收割机,其余的人从旁搭把手,一天从早忙到晚,就已经将一百五十亩的稻田全部收割完毕,平摊到夏家自己的地盘上,趁着天气晴好,晾晒了几天后,夏翎这才分别给何敏和崔云打了电话。

先来的是崔云,带着几位负责采购的工作人员,检验好品种和品质后,瞧着颗粒饱满的未脱壳碧粳米,眸底的狂喜之色一闪而逝,打了收条,又用电话吩咐人将货款打到夏翎的账户上,双方交易完毕,这才将碧粳米装上了集装箱车,急匆匆的走了,匆忙得连饭都没在夏家吃。

次日何敏才到,同样带着采购人员到了,夏翎现场让人用机器将稻谷脱壳,由何敏带着营养顾问和采购总监,详细的检查过品质后,亲自监督了两天,第三天上午,这才按重量全部装上了货车,将货款打到了夏翎的账户上。

夏翎一朝贫农变土豪,先去银行,将之前的贷款还了,又将跟陆锦年借的那几百万也还了,就这样,银行账户里还有将近千万左右。

秋收完毕,夏翎提着的心,也彻底落下,将剩余的一千来斤碧粳米全部收入库房,又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将夏姥姥和另外一位酿酒的老师傅从黑龙坪请了回来。

夏翎将零头留出来自家吃的,余下的全部投入酿酒大业,夏姥姥负责帮她炮制、配比药材,那位酿酒的老师傅姓蒋,主动过来帮夏翎酿酒。

蒋伯嗜酒、好酒,他酿酒的唯一报酬,就是今年的药酒,须得给他留十斤。

今年的碧粳米酒有了着落,夏翎又重新将视线放到了之前县里给她换的那大片土地上。

之前没理会这里,这因为东河村的村民们还在搬家、兴建新房,如今秋收都完了,他们自然而然的已经搬入了新家,旧的东河村被扒得一干二净,紧挨着路边还建了高耸的铁栅栏,铲车天天在那片地上平整土地。

按照夏翎的设想和陆锦年的建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