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1/4页)

若非钱太后之故,钱家算什么东西,皇帝春秋正盛,皇后又早不受皇帝宠爱,一旦钱太后归了天,成王败寇犹未可知呢。

当然,最可怜的要数五皇子萧清淮了,他还是个年幼的孩子,却背负着‘克女人’的名声,在太后的各种施压之下,小小年纪便被送出皇宫独居,死个把宫女,钱皇后才没什么同情之心,最关键的问题是,一个被皇帝亲手抚养大的孩子,对太子的地位威胁不言而喻,她岂能让这种事情发生,天天见面自然日久情深,可若是常常见不到,那感情自然就会淡了,散了……

咳,言归正传回来,南老夫人好心关怀孙子,却被明言拒了,顿觉自己的一片好心,反被当做了驴肝肺,直气得摔了茶碗又摔茶壶!

当然,给南屏塞丫头之事,也只得就此作罢,不然咧,孙子又不要她们,南老夫人只把此事归结成为,又未能好好整治到温氏之流,哪知却在几日之后,一道太后的懿旨下来,把她和温氏召进皇宫要问话,南老夫人看着传旨公公不善的眼神,还挂着一副你要倒大霉的表情,有点摸不清头脑的傻眼,她难道招惹到太后了么!

作者有话要说:我现在挺努力地在日更,大家伙收藏一下支持支持呗,点击数蹭蹭地蹦,收藏数一个一个地蹦,多不和谐的节奏啊是不~~~~~

第47章 蝴蝶效应有点长(五)

南老夫人和温氏的皇宫之旅;可简易概括为八个字——竖着出去,横着回来。

说来也巧;被钱太后训完话的南老夫人和温氏;还没出皇宫,却遇到了和皇帝议完事的群臣;南瑾自然也在其列;南老夫人看到近前的儿子;直接泪崩着哭喊了一声:“瑾儿!”下一刻;身子便软软歪倒,亏得南瑾手脚快,忙接抱住了晕厥的南老夫人。

南瑾还没摸清楚状况,惨白着脸的温氏,只低低唤了一声:“老爷。”随即也失去了意识。

经皇宫中值班的老御医诊断;南老夫人晕厥是因心悸受惊,外加中暑的缘故,多休息休息便好,而温氏昏倒则是因有孕在身,外加也有些中暑的缘由,南瑾对温氏有孕之事微惊,老御医解释道:“尊夫人的胎像还很弱,怕是自己还不知晓,老夫沉浸医道多年,故一探便知。”

而闻讯朝中重臣之母和妻,在众目睽睽之下,竟中暑昏厥在皇宫的地盘,尤其那老太太还是委屈地哭着晕了,皇帝萧元德大怒,因为这影响实在太坏了,当下即刻命贴身侍监苏有亮,查明所有的前因后果和细节,皇帝则摆驾暂时安置南老夫人和温氏的“燕归坞”前去探望,以示安慰。

苏有亮的办事效率极高,很快就携着完整版的细节来回禀,不过,苏有亮屏退众人,只单独说给了皇帝听。

南老夫人和南夫人被太后召进皇宫问话的缘由是——她老人家听说自个孙女受了欺负;太后是听谁说南家欺负了蕙宁郡主的呢——是听皇后娘娘无意间提起的;久居深宫的皇后娘娘是怎么知道蕙宁郡主受了欺负的——大概是听赠与郡主的两个陪嫁嬷嬷传达的,而发生在南家的事实是,南老夫人确实想过给南屏添俩丫头,但是,南大人、南夫人还有南屏都拒绝了,所以添丫头的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南老夫人和南夫人会中暑晕倒的过程是——顶着烈日炎炎舍近(西华门)求远从东华门(远)徒步到太后寝宫,这是太后派去的人领的路线;在太后寝宫外又顶着毒日头等了一刻钟,说是太后在念经,不让任何人打扰;进入到太后寝宫之后,又跪着聆听太后发威,别说就座饮茶,太后压根就没让她二人起身,南夫人中间说南老夫人年纪大了,禁不起长时间下跪,能否让南老夫人起身,太后却大怒说南夫人不懂规矩,竟敢打断她说话,简直不将她放在眼中,后来,还是皇后去了太后寝殿,好一番请太后息怒,太后看在皇后的面子上,这才遣了南老夫人和南夫人回去,夏天太阳不冒头,尚热的要死,更何况妇孺之流顶着烈日多时,不中暑才怪……

萧元德越听脸色越黑,太后素日在皇宫中行事肆无忌惮也就罢了,如今竟如此折辱重臣家眷,实在是丢尽皇家颜面,萧元德命苏有亮准备好车驾,待南老夫人和南夫人感觉好些后,好生给送回去,另赠名贵补品和各类药材一同带回,然后带着满腔的怒火,找钱皇后算账去了。

……

萧元德也不用小太监报响儿,直接踹门进了钱皇后的寝宫,四角侍立的宫女吓得纷纷跪地,钱皇后勉强笑着,上前福身接驾:“臣妾恭迎皇上。”

“全部退下去。”萧元德声音中有风雨欲来的暴怒之意,待宫女全部退出殿外,“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