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嗷ㄒ槐兜那�】墒侨绻�约叶�右舱娴氖窍爰绦�У隳竟せ睿�鞘遣皇堑弥С郑�

毕竟看着三房的孩子一飞冲天,李氏自认自家儿子也是不差的,虽然出去几年婚事可能要耽误了,但是儿子有本事了,还怕找不到婆娘?

李氏也干脆,想到这里咬咬牙表态道:“若是你想自己去江南闯荡,那你正好路上可以照顾弟弟一二,这一路上你自个的费用,我和你爹出。”

林清读书的钱已经说了不再从公中出,那她儿子想要拜师学艺可不也得自家掏腰包?

张氏听到李氏同意了林二娃和林清一道去江南的主意,心落定了一大半,随即也松口了:“那,若是二娃跟着一起去,我自然是放心多了。”

林清听到张氏松了口,心里舒了口气的同时,也是十分感动。

他敢保证,在自己没有和林二娃提出想要去江南读书求学的时候,林二娃是绝对没有生出过一起去江南的心思的,否则在第一次林清对林二娃说想去江南云天书院读书的时候,林二娃就不会阻止了。

可想而知,林二娃这次去江南,多多少少是因为他的决定而生出的想法。

王氏和林大牛对这样的结果也是满意,林二娃本来就是常年在外做木匠活,不太做家里的农活,林清更是走上了读书科举的道路。家里小辈男娃里面,只有自家的大娃和三娃成天在地里做的累死累活的,若是林三牛不去江南的话,那还能帮上家里一把,不至于让自家儿子那么累。

等林家上下达成一致后,林清和林二娃开始整理起自己的行囊,约定三日后就赶往府城。

临行前一天,林清到了张家村,正式和荀夫子拜别。

那所农家四合院依旧充满了朗朗的读书声,院子的角落也依旧整理地一丝不苟,干净而富有朝气。

第一次踏进这座四合院时候的场景林清还历历在目,转眼间已经过去了六年,小院里的银杏树黄了又绿,送走了一批批的学子。而今天,林清也要暂且告别这里,告别他最尊敬的师长。

“夫子,今日一别,若是能成为云天书院的学子,那么学生要三年后才能回来。还望夫子原谅学生不能常来问候之罪。”林清对着荀夫子一揖到底,腰背弯了又弯,却是久久不曾抬头。

荀有志已经快六十了,六年间林清从一个稚龄小儿长成了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而荀夫子却一年比一年佝偻了,初次见面时头发间不过稍有几根银丝,如今不知不觉间白发多过了黑发。

荀夫子还是喜欢穿着一身藏青色的儒衫,浆洗得笔挺,不见一丝褶皱,头发也是疏的一丝不苟,面容严肃得看着林清,但是微微有些浑浊的双眼中却闪着泪花:“好,好,好!是我荀有志的好徒儿!好男儿就是应该志在四方,你且放心的去,夫子相信你会程鹏万里,青云直上!”

荀有志一边说着一边抹掉了眼里的泪花,想将林清扶了起来,可是林清却突然一撩衣袍跪了下去,重重地磕了一个头道,哽咽道:“夫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您对林清的恩德,林清铭记内腑。不管以后学生去了何方,您都是林清的启蒙之师,您的教诲一生不忘!”

“啪嗒”,一滴泪花滴落在青石板上,然后瞬间晕开,让躲在屏风后面看着这师徒二人的黄氏也是哭的泣不成声。

林清和荀夫子告别后,还去找了今日在张家村休沐的张立学。张立学听到林清是来向他辞行的,心中又惊讶又觉得合该如此。

第一次遇到林清的时候,张立学就觉得这人和他们一起上学的所有人都不一样,这种不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差距拉的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明显。如今林清已经跻身“士”的阶段,身份上已经远远超过他,但是还特意来向他辞行,张立学心中也是知道林清身份虽然变了,但是两人的情分还在那里。

张立学有些羡慕得看着林清,这人终将是要离去的,小小的林家村困不住他,康宁县也拦不住他。就像以前读书时跟着荀夫子念得那句诗一样: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

拍了拍林清的肩膀,张立学又是为好友感到高兴又是为告别而伤感道:“以后我们就各奔东西了,虽然我这句话你可能不需要了,但是我还是要说,以后你有啥难处就吱一声,能帮的兄弟一定帮。”

林清忍不住笑了笑,认真看向张立学道:“我还真有想要你帮忙的事情,家姐尚且待字闺中,如果你这边也没有婚约的话,我想给你们做个媒。论性情我觉得你们两人很相配,如果你也觉得可行,可以让你母亲帮你相看一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