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1/4页)

庄夫子读完挑挑眉,想了一下当今圣上每天沉迷于道家之术的样子,就算是再好的策论,永康帝也不会放在心上,在他心里只要他大权在握,皇位坐的稳如泰山,他是不会去管什么改革军户制还是朝堂里纷纷扰扰的党争。

心中忍不住叹了口气,林清如此大才,若是一代明君必然能成为股肱之臣,但若是如今的朝堂,根本不可能拨乱反正,哎!若是明君,他当年也不会心灰意冷,挂印离去,隐居乡里了。

“是什么文章让大家这么高兴啊?拿过来让我也看看。”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从屋外传来,只见一四十多岁的男子,穿一身石青色儒服,长眉修目,方正温润,背着手缓缓走来。

众夫子一起起身行礼道:“见过山长!”

来人正是杨致知,他抚了抚唇边的短须,从季夫子手中接过卷子,目光落在“林清”这个名字上,略略一凝,然后快速地将这篇策论看了一遍,脸上表情倒还是如常,又交还给了季夫子,评论道:“此子想法虽好,但是未免脱离了实际些。但是年轻人,有这种想法就已不俗!过两日唤这个学生到我的书斋来一趟,我考校考校他的学问。”

杨山长虽然看着和善,但是对学子的功课要求极为严厉,很少有人能得他的赞赏,再加上忙碌于书院各种大小杂事,居然能单独抽出时间考校林清,那还真是十分看重了!

季夫子和庄夫子对视了一眼,眼神中都流露出了惊诧。

当林清等在山长书斋前,等候书童通报的时候,心情也不免有些激动,毕竟是江南文坛的泰山要考校他功课,多少学子梦寐以求的事情,竟是落在他身上了!

等林清迈步入书斋后,也不敢随意乱看。

只见一中年男子站在书桌前练字,一手隶书写的笔力遒劲,转折处铁画银钩,变化丰富而各尽其妙,让人不得不赞叹!

林清屏住呼吸等杨致知写完这幅字,才上前一揖到底:“学生林清,拜见山长。”

杨致知抬起头来,审视般的看了会儿林清,才道:“你那篇策论我看了。”

林清心里一紧,等着杨致知的评价,要知道这可是最有话语权评论文章的人,自然他的意见十分重要。

杨致知顿了顿,口中吐出四个字:“哗众取宠。”

林清猛地抬头,看向杨致知,忍不住上前一步道:“还请山长明示。”

“你可知提改军户世袭制,若是这道策论是你在科考时所作,主考官会取还是不取?”杨致知坐了下来,慢条斯理得喝了口茶,问道。

林清当时写的时候,只顾如何答题,况且这又是书院中的小考,自然是心中如何想,就如何作答。此刻被杨山长这样一问,倒是恍然醒悟过来——军户世袭制已然形成了一条巨大的利益链,若是自己贸贸然提出这样的改革,就是文章写得再好,动了别人的利益,自然是只有被罢落的命。

想了想,林清问答道:“学生认为这并非学生的哗众取宠之策,而是心口如一。学生答题时这么想的,也就这么写了。虽然有些想法还不算成熟,但是若有朝一日学生有能力了,还是更希望能为大明做些什么。”

“那你怎么知道你的想法就是对的?”

杨致知步步紧逼,提的问题也犀利,让林清有些不知所措,原本以为受山长青睐,能得一指点,可是山长所问所言都让林清感到有针对之感。

可山长是何等大人物?为何要针对他这一区区学子?只是因为做了一篇不合他心意的文章?可这次小考的文章如此之多,为何单单只传唤他前来?

只不过短短时间,林清心中已经想了许多,但是如今也只能从容应对:“学生不知自己的想法是对是错,若无实践,一切皆是纸上谈兵。”心里却在说,那是因为未来这就是军事改革的方向啊!

杨致知放下茶盏,背手走到林清面前,低头看着林清的眼睛道:“林清,你可知道,这世上最恶之人是谁?世上最恶之人,不是恶人,恶人心怀恶意,自然有所忌惮,有所忌惮者,自然畏畏缩缩;世上最恶之人是一些世人眼中的大好人,好人以为自己一心为公为民,毫无顾忌。但若是好人做了错事坏事,他尚不自知啊!世间最恶者,就是心怀天下却做错事情的好人!”

林清听到现在,总算明白了杨山长的用意,这是在提醒他想要做为一个改革者,需要十分小心自己提出的理念,若是行差踏错一步,那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学生受教了!学生会将山长的话铭记于心,日日自省。”说完,林清再次恭敬地一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