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第1/4页)

的媳妇先后生子,如今他也是有侄子和外甥的人了!

当林清和墨竹两人提着大包小包赶回客栈时,远远就看到有一群穿儒衫的学子围在一张圆桌前高谈阔论,其中一名学子拱手恭喜道:“拜读过吕兄的文章后,真是感慨万分,看来此次秋闱,吕兄必定是能一举夺魁!”

吕文志一笑,嘴上谦逊着,但是脸上的表情已经遮挡不住他内心的得意了。

林清眼神扫了过去,看到吕文志大概年约三十,中等个子,蓄有短须,看着倒还算是一个文雅之士,只是在林清看来未免太过高调了些——金榜未出,就在那边觉得自己能拿魁首,若是无心之人还好,只觉得你考得好;若是有心之人,看你真的考过了眼红,去四处传播你预先得了试题才如此笃定,那真是一百张嘴巴都辨不清了。

林清也不是喜欢凑热闹或者多管闲事的人,正准备抬步往楼上的客房走去,却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喊他:“前面的,可是林清?”

第63章 第六十三章:报喜

这声音有些耳熟; 但是一时间又想不起来是谁,林清顺着发声处望去; 只见一个人从那张圆桌前起身往林清这边走去。

林清定睛一看; 竟是快三年未见的周秀才周文彬!

心里略微一想; 便也觉得理所当然。那年给林清做完保之后,周文彬便去广阳郡赶考; 只可惜考得并不如人意; 名落孙山之后林清上门拜访过一次; 当时整个人都有些恹恹的; 没说几句话林清也便识趣地告辞离开了。

如今又是一年秋闱,周文彬还是春秋鼎盛之年,自然还想在科举上搏一搏前程,能在这里看到他自然不算奇怪。

周文彬比起三年前倒没多大变化; 只是林清却拔高了许多,身上的气度穿着打扮也和从前农家子的形象大有不同; 故而周文彬刚刚看到林清从客栈门口进来的时候,觉得非常眼熟; 但是又有点不敢相认。

他乡遇故知自然是高兴; 更何况还是曾经教导过他的夫子; 林清快步迎了上去,俯身一礼道:“周夫子; 是我; 林清。”

周文彬见到林清的动作连忙避让了一下; 摆手道:“不必如此; 不必如此!如今你我皆为秀才,这声夫子可真是折煞我了。”

科举之道就是这样,就算对方比你年轻,但是如果功名和你一样,就能和你平起平坐,如果林清考中了举人,周文彬没有考中,那么以后周文彬见了林清还需要行礼。

当时林清向周文彬讨教的时候,确实没有行过拜师礼,周文彬也就是偶尔指点他一番,只不过林清为表尊敬,一直称呼他为周夫子。

林清听了周文彬的话笑了笑,倒是没有在这个话题上多做纠缠,原本想打听一下荀夫子的近况,却听刚刚还在高谈阔论的吕文志也走上前来笑着问道:“这位小兄弟是谁?周文和你还不引荐一下?”

周文彬连忙拉着林清往那张桌子前走去,给众人介绍道:“这是林清,也是此届试子,和我是同乡。”并且将同桌的六人一一介绍给林清。

这一桌的人大部分都是三十岁左右,年纪最轻的两个看起来也二十好几了,林清这个十五岁的少年往这些人中一站,立马就有人忍不住感慨道:“有道是英雄出少年,我像林弟这个年纪的时候,还没有考上童生呢!”

有人接着附和:“是啊,想我蹉跎至而立之年才考中秀才,今年秋闱还不知道能不能金榜题名。林弟小小年纪,已然有秀才功名,前途不可限量啊!”

秀才之间也是有含金量的,同样是秀才,林清十五岁和别人三十几岁,那完全是两个概念。乡试每三年一次,又拼着体力脑力,自然越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越容易通过,一旦四十几岁还通不过,那就基本没什么希望了。因为身体和记忆力都会走下坡路,甚至有些不服输的,五六十岁还去考,一个弄不好就是竖着进去横着出来。

像他们这些人,如果这次通不过,那么最多再尝试个两三次,若仍不行,那就准备在镇上开个私塾或者去衙门投个门路,做些俗务了。而林清这样的,就算这次不成,那么去拜个名师、积累三年,还正是青春正茂的时候!

一时间林清成了这些人夸赞的中心,林清彬彬有礼地一一回应过去,既不让人觉得太过嚣张得意,也不让人觉得过分谦卑懦弱,更是给大家留了一个好印象。

原本还享受着众人吹捧的吕文志见此情景难免有些介怀,突然接过话头冲着周文彬道:“文和,我刚刚听到这林弟叫你夫子?他是你之前的学生?”说完有些蔑视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