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 (第1/4页)

质���且�300…500字为佳,这张卷子的字数一下子是别的卷子的两到三倍,看着这么多密密麻麻的字,杨庭安就感觉到头疼。

好在这张卷子的卷面还算整洁,字也写的好看,让人看着觉得比较舒服,杨庭安才耐下性子读了下去。可谁知道,这越读下去杨庭安的眼睛越来越亮,从原本的不耐烦到如今的聚精会神,等读完之后,简直就是拍案叫绝!

这个人绝对是个人才!不仅仅摆明了态度,还给出了一系列的措施,虽然有些想法有些想当然,但那是因为这学子还没有接触真正的朝政,若他能磨砺个几年,完全可以将这些措施加以完善!杨庭安甚至感觉到,随着林清策论中的推演,一幅真正的明朝盛世图的画卷在他面前缓缓展开,政清民和、富裕繁茂。

杨庭安甚至在心中起了招揽之心,准备等殿试放榜后,就把这人调到自己的工部,工部绝对适合这样思维敏捷、逻辑缜密的人!

随着杨庭安的一声叫好,其他考官也都纷纷侧目,杨庭安忍不住心中的激荡,直接拿起这张卷子,高声朗读起来,一直读到口舌干燥,才放下卷子猛灌了一杯茶。

阅卷房静谧了一会儿,高明远才笑着拍了拍手:“杨大人果然好眼光!这篇策论确实不俗,我大明人才济济啊!”一边鼓掌一边眼神朝黄友仁看了过去,微微抬了下下颚。

黄友仁心里一跳,脸上却是不动声色,也是跟着点头附和,看着也是极欣赏这篇文章的。而马丛文越听这篇文章,额头上的冷汗就冒的越多,低着头不敢有任何言语。

最终林清这篇文章被画了七个圈,一个三角,放入了十名之列。

等所有文章都批阅过后,前十试卷已经全部整理好,放置在一边,马丛文起身拱手道:“诸位大人,下官这便将这十份卷子呈给太子。”永康帝已经命太子主持此次殿试,那么最先呈给的人也是太子,等太子决策好前三甲,再交给永康帝审阅。

马丛文是所有考官中官职最低的,由他去跑腿自然是题中应有之意,所以也没有人反对。

而马丛文捧着所有的卷子出门后,趁着前面的引路太监不注意的时候,将最上面一份林清的卷子悄悄地塞到了最后,只因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前十的卷子考官们都是按照名次排起来的,最上面的卷子就是他们认为的第一名,而最后一份卷子就是最后第十名。皇上为了尊重考官们的排名,一般不会将排名完全打乱,更有甚至,会直接按照考官的排名去放榜。

这样顺序看似简单的一换,却是天与地的差别!

第81章 第八十一章:状元

引路的小太监跨过一道宫门的时候; 却听到后面传来“哎呦”一声,连忙回头; 就看到马丛文半跪在地上,装试卷的托盘也跌落在了地上。

“哎!马大人; 您没事吧?”小太监连忙上前查看,马丛文立马站了起来; 呼了一口气道:“无事无事!”说完将卷子一一放回到托盘上。

小太监也是拍了拍胸口:“马大人; 您可悠着点!”说着扶着马丛文站了起来。

马丛文看似将卷子按照原来的顺序叠好; 其实最后一份林清的卷子却一直被他牢牢地压在大拇指下面; 这样他才能确定哪份卷子是林清的; 不至于这一摔将卷子真的彻底搞混了。

马丛文虚虚地摸了把汗; 状似大松了一口气道:“幸好这是玉石地面; 卷子没染上灰。这闷在阅卷房一天了; 疾走一阵子; 腿突然软了一下。”

小太监见确实没什么; 也是理解的点点头,同是当差的,虽然人家是朝廷官员; 自己是一个小小的引路太监,但是这人么; 总有疏漏的时候。

马丛文这才将心彻底放回去; 如此一来; 就算真的最后翻到了林清的卷子; 他这边也有理由推脱。况且; 之前永康帝都只看前五的卷子,越到后面越不想看,能不能看完这十份卷子还两说呢!

马丛文知道,自从他抖出了那道治理黄河奏折的始末,又加上他办事不力,他就开始被黄党边缘化起来。虽然如今身处刑部左侍郎之位,正三品高官,照理来说应该是仅次于刑部尚书的二把手,可是刑部是黄友仁牢牢把控的部门,他赏识你,你才能有权有势,他不待见你,那你就什么都不是!马丛文知道黄友仁已然对他有所不满,若是还不做些什么,那么岂非越加被排斥在外了?

这次他敢冒着点风险去做这些,就是揣摩着在黄阁老心中,这沈牧涵才是最佳的状元人选,他可得出几分力才行!

有时候,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