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 (第1/4页)

带爹娘一起进京。我一个人初到京城,也没人照应,还想爹娘先帮我安顿安顿。等以后孙儿挣钱了,再接爷奶一起到京城享福!”

村里人父母还在的时候,儿子一般都是要在身边照顾的,如今虽然已经分家,林老汉和刘氏跟着大房过日子,林三牛是可以跟着儿子去京城,但是心里却也舍不得。

张氏就站在林三牛旁边,看到林三牛脸上的神色,就知道林三牛犹豫了,着急得悄悄用手指捏了一下林三牛,就怕他犯傻说些什么不去的话。

林老汉听了却没有任何阻挠的意思,而是连连点头:“确实应该如此!你一个人在京城,我们也不放心,有你爹娘跟着,我和你奶安心!况且我们两个老骨头一辈子都活在林家村了,别的地,我们也呆不惯啊!有你大伯照顾,你也不要操心,好好做你的官,就好!”更加重要的是,以后林清若是在京城里攀亲,他爹娘都不在,没人给操持,这可怎么办?况且林清年纪还小,一个人衣食起居都要人照顾,有他爹娘在身边,总比外人强不是?

刘氏心里舍不得,但是此刻也只能抹抹泪点头,这真是一种极矛盾的心情,又自豪于自家孙儿的出息,又不舍子孙离家千里。

这次林清没有时间在林家村耽搁太长时间,紧着时间开宗祠祭拜先祖,又看望了荀夫子,走动了一下孙知县,料理了家中事物,就要赶着收拾行礼和林三牛、张氏一起入京。

走之前,林清再次去荀夫子家坐了坐,荀夫子吃了药调养了一番,气色比之前要好了许多。林清中了状元的消息仿佛是一剂强心针一样,让荀夫子每次出门都是红光满面,逢人都要说到他的宝贝徒弟林清身上,原本严肃的脸上都多了不少笑意,让黄氏取笑了不知道多少回,他却仍旧乐呵呵的。

林清要回京城,荀夫子也没有如其他人一般那么不舍,反而一脸欣慰地拍着林清的肩膀道:“你夫子我活了一辈子,读了一辈子的书,想了不知道多少遍自己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如今你是帮我实现了!只是为师知道,这做官和读书是两回事,我也没做过官,教不了你什么,只一句话,你做我荀有志的徒弟一定要记住:做个好官,对的起自己良心!”

“做个好官,对的起自己良心!”林清望着前方驶向京城的马车,将这几个字深深地印刻在自己的心里。

第85章 第八十五章:翰林

翰林院位于大明门之东; 是一座五进大宅子; 前面是办公场所,后面是藏书阁楼。此处是天下文人梦想中的殿堂,是最为清贵之地。林清穿着绯色官服; 第一天来翰林院报到; 接待林清的是翰林院侍读崔大人。

崔岩崔侍读将林清领到了一张长桌旁; 这里就等于是他的办公位; 他们所处的是一个大间; 里面大概摆了十来张桌子,有点现代办公位的味道。

崔侍读年纪大约三十五岁样子; 留着山羊须; 走路说话都不急不慢的; 看得出来是个脾气好的慢性子,给林清交代事情也很详细清楚:“此处一共有十二人办公; 你的主要职责就是掌修国史; 编修前朝国史; 校对整理《大明史册》等等。偶尔也需要草拟典礼文稿,被皇上或皇子传唤讲史。所以有时候需要值夜,以备传唤。”

说白了林清这份工作就是修史书、做文书校对工作; 这些是最基础的也是最吃力又不讨好的工作;幸运点的时候可以有机会写个发言稿、打个圣旨的草稿; 露个小脸;最好当然是被皇帝或者皇子传唤; 得以面圣; 是大家抢着干的活。

只是鉴于林清只是个新来的菜鸟; 想也知道那些露脸的活肯定是轮不上他的; 那些文书工作才是他如今的日常工作。

崔侍读讲完之后,也不做停留,直接就离开了,也没有告诉林清这个文书工作要如何展开。

林清到的时候,屋里已经坐了一半人,等崔侍读离开的时候,差不多其他人都到齐了。林清环顾了一下四周,见其中一半是他们这科的新晋进士:沈牧涵、吴敬梓,还有其他五名考中庶吉士的进士,而剩下的则都是一些生面孔。不过既然大家同处一间,估计也是修撰、编修、庶吉士之流。

林清看了一眼桌上堆了高高书案的隔壁,想了想还是上前请教道:“这位大人,我是新来的修撰官林清,请问我该如何开始?”

刚刚崔岩是笼统地介绍了一下林清的基本工作,但是也没有什么细则,如今他这边什么都空空如也,只有一张长桌,一套笔墨纸砚,环顾四周也没有看到所谓的史书,确实不知道该如何开始。

隔壁桌那人之前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