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 (第1/4页)

���⒁幻���⒁幻��保�约阂灿辛艘桓鲎约憾懒⒌男“旃�摇�

林清的顶头上司是杨庭安,当初殿试批到林清卷子的时候,就对林清印象很深。原本想着殿试后就把林清给弄到工部做个所正之类的,但是后来林清得中状元,直接被永康帝赐官翰林院修撰,根本没有机会捞人。如今朝廷中出现了大批量的空缺位,他手底下一个五品郎中也被拉了下去。可谁知道递上来替换的名单里竟然有林清,杨庭安二话不说就同意了。否则林清从六品官直接升到五品官,空降工部,没有杨庭安这个工部一把手的点头同意,也是很难成功的。

林清刚刚到了工部,就被属官传话:“郎中大人,杨大人命所有人都去一趟惠思阁,说有要事要讲。”

惠思阁就在杨庭安办公场所的前面,等于就是现代的会议室,里面有好几排椅子,可以让工部官员坐下,统一分派事物以及传达命令。

工部和翰林院的闲散果然不一样,才刚刚入职第一天,就有全体会议要开。林清也来不及多想,直接就跟在属官后面,往惠思阁走去。

第100章 第一百章:会议

惠思阁内; 已经按照官位高低坐了一批工部官员; 林清的职位在工部也不算低; 正好坐在掌管工部屯田清吏司下首,有人看到顶替了原营缮清吏司钱郎中的人,竟是一个尚未及弱冠的年轻人; 不由看向林清的目光都有些若有所思。

在林清还没上任前; 工部的一些人就知道这翰林院林侍讲要升任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原本,从翰林院侍讲到工部做郎中; 也不是多么引人注意的事情,毕竟翰林院的官员有褚相之称,在翰林院历练几年; 不管是到中央还是地方,官位都会比在翰林院中升上一两级。尤其是翰林官下放到地方; 都会被上官另眼相看、礼遇有加,这已经是大家心照不宣的规则了。这也是为什么; 尽管在翰林院中做庶吉士; 相当于没有品阶,但是还是每年有很多新科进士愿意去考馆选,在里面历练几年; 就是为了以后能谋一个好出路。

只是万万没想到; 这个新来的林郎中年纪这么小; 若是按照这个年纪推算; 又是姓林; 出自翰林院; 那么必定是那个新科状元林清无疑。算算时间,从得中状元,到升任工部郎中,不过用了一年不到时间!这升迁的速度,真是让他们这些老匹夫拍马都不及啊!

那些和林清平级的郎中还有上面的左右侍郎,也是最多感叹几句,而林清手下的人则是第一次会面这位上峰,基本上在座的所有人年纪都比林清大,但是此时还是只能默默坐在林清下面,心中百感交集自不必提。

等人都到的差不多后,杨庭安也走了进来。

“拜见尚书大人。”所有人纷纷站起,朝着杨庭安行礼。

杨庭安四十多岁,留着两撇小胡子,人也长得精瘦,眼睛不大,但是却精光闪烁,自有一股精明强悍的气势。

“大家不必拘礼,都坐吧。”杨庭安的性格和林清遇到过大部分喜欢拿腔拿调的文人不一样,他非常的干脆,没有过多的寒暄客套,上来就开始布置任务。

从年初六到现在,不过开衙七天,全国各地各项事宜也都汇聚到京城,每年六部都要呈交一年总的方案计划给内阁,给内阁批复。所以眼前这段时间,也是六部最为忙碌的一段时间,一直要持续到二月末。

工部掌全国土木、水利工程、军火、战甲制造,矿产、纺纱甚至金融货币和度量衡也在其职责范围之内,所要做的事情林林总总、无所不包。其中水利工程是个大项目,光都水清吏司的郎中就是五名,既要负责稽查河道、海塘、江防、沟渠等,又要核算修建桥梁、道路的工程经费,甚至制造船只、渡船也在其工作范围内。一县之事物已经算是繁琐,更何论一国之事物?

所以当杨庭安光是对着都水清吏司分派的事物,就说了整整半个时辰,期间不时点名其他郎中、左右侍郎如何协助都水清吏司的工作。杨庭安语速快,说话只讲重点,毫不拖泥带水,下面的一众工部官员一阵奋笔疾书,竟是人手一个小册子!看来也都是已经习惯了杨庭安的语速和行事风格。也幸亏林清听到下面的属官说是要开会议,习惯性得带上自己的小册子和笔,否则此刻也是措手不及。

其实也不难理解,就是林清记忆力超群,初次接触这些事物也难免有些磕磕碰碰,各方面关窍有诸多不理解之处,虽然能记住大概,但是很多细节还要回去推敲,若不做些笔记,很难将事情贯通起来。更何况,很多事情也不是说光你工部一个人去做,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