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 (第1/4页)

“西”是指名字里有“西”这个含义的字,还是指方位?这太难圈定范围了,永康帝心头有了几个怀疑的对象,但是又觉得不是,心头烦扰不已,忧心忡忡——这要是一天不揪出这个奸臣,他这个皇位可就一天坐不踏实啊!

张卓看向永康帝的方向,低下头时嘴角微微扬起一个弧度:林郎中,你交代的事情我也算是尽力了,也算是履行了诺言、回报了高首辅,后面的事情,可就要你们自己整了,我可帮不上忙咯!

第一百三十二章:天降异象

永康帝这次“问天”的结果非常不顺利; 连带着整个宫里的气氛都低沉了许多; 刘全也只得小心翼翼地伺候着,颇有些摸不着头脑。

要知道,自从永康帝在寻仙台上祭祀问天; 十有八九都是好的结果,每次从寻仙台上下来,都是心情不错。可是今天偏偏却是一看就知道出事了; 至于具体出了什么事情,寻仙台上的几名太监都被永康帝下了禁口令; 根本不敢大肆宣扬出来。

刘全在琢磨永康帝的心思,永康帝也在琢磨上天给他的启示。

这是两年多来,上天第一次给了这样一个不详的启示; 往深里想,是不是这件事已经足够严重; 严重到上天不得不警示的地步,否则若是寻常的奸臣贼子; 哪里用得着如此大费周章!

每每想到这边; 永康帝的心思就一沉——足够严重的意思,可不就是此奸臣足以霍乱超纲、甚至大明因为此人有颠覆的危险吗?!

一旦事情涉及到永康帝屁股底下的龙椅,那么事情的严重性就升了不知道多少个等级。当夜; 永康帝就派出了诸多锦衣卫出动; 去调查他手下的臣子,同时自己也在不断地揣摩这个“西”字的含义。

已经荒废了近两年的朝政,最近却是每日都要上朝。臣子们一上朝; 永康帝看群臣的眼神中就充满了防备和警惕,一旦有谁稍有不如意,就会被永康帝大加责罚,一时间人心惶惶,朝议之时都不敢发言,只想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不要让永康帝找到茬。

为着这事儿,没少有人往黄首辅那边跑,他作为群臣之首,有义务代表群臣劝谏一下皇上。这次不仅仅是其他人,就连黄党内部的人也是这个意思,让黄友仁也是苦不堪言:明显就是永康帝要找茬,他能有什么办法?

此时,黄友仁也终于开始尝到了自己种下的恶果。因为这两年太过纵着永康帝的性子行事,让永康帝处事愈加霸道、也愈加不将他这个首辅看在眼里。

要知道之前顾大人和高大人做首辅的时候,一个弄不好就要和永康帝正面刚,驳回永康帝的圣旨也是常有的事情。可是现在黄友仁为了缓解和永康帝之间的矛盾,想出来的办法是将永康帝当做菩萨一样的供起来。在黄友仁看来,永康帝最大的心思无非就是在寻求长生上,只要哄好了他这一点,那么就可两人相安无事了。可是谁知道,事情的起源偏偏就是出在这个“问天”上。

然而,让黄友仁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厄运才刚刚开始。

就在永康帝成天挖空心思琢磨这个问题的答案的第十天,京城之中突发异象,据传当朝首辅黄友仁的宅邸墙面上,有无数只蚂蚁汇聚而来,而且让人惊恐的是,竟然渐渐汇聚成“奸臣”二字!

最初发现这件事情的,是黄府的一个低等仆役,当时就吓得腿脚发软,跌跌撞撞得一边喊人一边奔走,闹的临近的下人都跑过去看热闹,最后是整个黄府人尽皆知!

黄友仁回去之后大为震怒,当即就下令杖毙了那位仆役,说他装神弄鬼、信口雌黄,搞的黄府上下人心惶惶。虽然在仗责那名仆役的时候,他一直在求饶,甚至说这件事就是他做的,但是因为在场看到的人太多了,此事又涉及到一些鬼神之说,就算黄家人再怎么三申五令地不许外传,这个事情还是流传了出去。

而恰恰,永康帝这个时候正是神经最为敏感的时候,如果以前他可能听到了还会说一句民间怪谈,那么现在则是真的听了进去,也信了几分。更加重要的是,黄府,正是在城西!!

这个发现,让永康帝更是寝食难安,朝议的时候不管是不是黄友仁之责,他都要狠狠训斥黄友仁一番,让他颜面扫地、在百官面前抬不起头来。说来说去,谁让黄友仁是首辅,作为首辅自然有任何边边角角的错漏,收到斥责也是应该的。

原本黄友仁也没有把这个事情想得有多大,只觉得肯定是哪个政敌在暗中搞这种鬼蜮伎俩,想要扰乱他,制造舆论。可是舆论还没有形成风暴,永康帝这边已经加大了火力来攻击他,这让黄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