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 (第1/4页)

机灵。三岁启蒙,五岁就随着哥哥们去上书房熏染,如今竟能做出些像模像样的文章来。上次皇上看了他写得文章,也赞不绝口。

有了这多方面的缘由,贵妃娘娘在宫里面的影响力可想而知。好在皇后娘娘有强大的娘家做靠山,处事周全礼数周到,让人想要鸡蛋里挑骨头都挑不出来。而且皇上最注重礼教规矩,嫡庶尊卑,所以这么多年下来宫中倒是一片祥和。

太后笑着说道:“尚衣局每年都给哀家做,你不必每年都亲自动手。单给颉儿做一年四季的外衣、内衣、鞋帽就够你忙了。”

“只要太后用着舒坦就成!婢妾没皇后姐姐杀伐决断治理后宫的手段,不能替太后娘娘和皇上分忧,只能在这上面用心。幸好,太后娘娘不曾嫌弃婢妾的活计做的粗糙。”

“做针线活主要是用心,只要是真心实意做,必然连细微的地方都考虑到了。这样做出来的物件,用着怎么能不舒服?尚衣局那些人也肯用心,只是到底不如你的孝顺。”太后笑着拍拍她的手背。

皇后在旁边看着敏贵妃跟太后聊得融洽,只笑着并不接话。倒是一旁的淳贵人笑着说道:“贵妃姐姐这手艺在宫里头可是头一份,不仅太后娘娘喜欢,就连皇上都赞不绝口。贵妃姐姐给皇上做的香囊,皇上可是随身戴着。而且贵妃姐姐的厨艺也是一绝,上次姐姐特意炖了补汤送到御书房,那香气可是飘了一路。婢妾远远的经过,闻到都来了食欲。”

太后闻听这话眼神一敛,脸上的笑容浅了几分。

大禹开朝以来便有女子不能干政的规矩,那御书房是皇上办理朝廷要事,接见朝中重臣的地方,后宫众嫔妃一律不准涉足。

虽说宫规里没有明确规定,但是这么久以来后宫嫔妃都默默遵守,谁都不曾僭越半分。

眼下这敏贵妃竟然出入御书房,这不是不把祖宗规矩放在心里吗?皇上没对此事做出什么反应,应该是没有责怪的意思。皇后自然也不好干涉,更没有缘由责罚贵妃。

可眼下淳贵人竟然在太后面前提及此事,显然是别有用心。

“敏贵妃,可有此事?”太后一直唤她敏儿,如此用上了贵妃二字,显然是带着不悦。

“太后娘娘容禀。”敏贵妃赶忙站起身,竟跪在太后跟前,“那日劼儿被皇上传到御书房考功课,皇上对几位皇子要求一向严格,婢妾害怕劼儿惹皇上生气,便炖了清火平气的汤水送过去。婢妾知道御书房不能随意出入,便把汤水交给了小太监拿进去。后来,皇上知道婢妾在外面,就传唤进去。婢妾知道这不合祖宗规矩,下次再也不敢了,请太后娘娘责罚!”

“你是遵皇上的旨意进去的,哀家怎么责罚你?”太后的眼神柔和了不少,“自从皇上登基以来,一直忙于朝政。尤其是这阵子裁减军队,更是忙得多日不曾进后宫来。勤于朝政是好事,可还要劳逸结合。哀家时常劝皇上,多进后宫走动走动,多跟皇孙们乐呵乐呵,可皇上总是表面答应实际照旧。哀家不忍苛责皇上,心里却担忧极了。

好在皇上没空进后宫,把劼儿他们唤道御书房去。你们也该多琢磨琢磨皇上的喜好,没事别在哀家这里泡着,倘若后宫里多几朵解语花,皇上就是再忙也会愿意进来坐坐。”

“都怪婢妾不会说话,本来不过是闲话家常,眼下竟真成了闲话了。贵妃姐姐莫怪妹妹,妹妹年轻不懂事说话不三思,让姐姐受委屈了。”淳贵人见风使舵,上前扶住敏贵妃笑呵呵的说着,“太后娘娘不怪罪姐姐,姐姐快起来吧,不然妹妹的罪过就更大了。”

“我知道妹妹一直是心直口快,况且此事本就不是什么秘密。”敏贵妃倒是半点恼意都没有,也笑盈盈的回着。

太后满意的点点头,让众人各自散去。

皇后带着温岚回了坤宁宫,婆媳二人独处,温岚总是觉得有几分胆怯和紧张。

“本宫听说太子府上前几日没了个小丫头?”皇后突然开口问着。

温岚闻听心下一惊,顿觉有冷汗冒出来。她不知道皇后突然过问这等介微之事是什么意思,赶忙垂头回道:“回娘娘话,是有个小丫头突然得了急病没了。妾身见她是个孤儿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就让人买了棺材发送了。好歹在太子府侍候一场,也是我们主仆的缘分。”

“嗯。”皇后喝了一口茶,点点头,“你做得很好!身为太子妃,首先是要贤德。俗话说的好,妻贤夫祸少。尤其是你刚刚入府,不知道多少双眼睛明着暗着盯着你呢。你的一举手一投足,看起来微不足道,却会牵扯出太多的事情来。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