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 (第1/4页)

头闹事,他为此事的发生深感内疚。他还说,为了让皇帝和众位臣子不再为这种事情的发生而担心,所以他愿意让那些荆州兵都回荆州去,他仅仅留下两千人的卫队就行。

只是昨日皇帝收到了萧弘等人写的那叛乱兵士带头的校尉供出的,这一次的乱兵冲击谢府是桓翌的大公子桓朗指使的,而在奏章中桓翌却说是另外有人指使,还附上了几个同谋的名字。

他想了想,决定不采纳萧弘等人报上的那份名叫李特的校尉口供,因为在桓翌的奏章上也有这个人的名字,那就把他和另外几个人一起给杀了算了。

毕竟他明白,就算他采纳了萧弘等人报上的那份口供,桓翌也可以不认,又何必为此另外弄出些事情来。如今,桓翌既然愿意认错,也愿意让建康城外的那几万精兵回荆州去,总算是让建康城以及城内的皇族和士族们少了一份儿威胁。大家各退一步,暂时维持一团和气的局面,以后再慢慢集聚实力,谋求对付他的良策吧。

随即,皇帝批复了奏章,让城外的那几万的桓翌的精兵三日后就回荆州去,他会让人为他们准备一些粮食和干粮路上吃。等他们走出三百里地去,他会令丹阳尹打开城门,让百姓们恢复正常的生活。当然,那时候,大将军桓翌也可以进城回府了。

皇帝的批复很快就到了桓翌手中。这也是他意料中的事情。

于是他也开始做出安排,让桓溪和陈广带着四万六千多兵士三日后回荆州,他打算回去把建康城桓府里的家人接上,过不了半个月就也返回荆州。至于桓朗和桓密,他则是带在身边,他生怕他们两个凑一起,再给自己惹下祸事。

三日后,果然由桓溪和陈广带领的四万六千多荆州子弟兵离开建康,返回荆州。皇帝也如约让人送来了两千石粮食以及一些干粮。这些粮食也够这几万人吃上十来天,剩下的粮食就要靠他们自己去筹备了。

又过了三日,这四万六千多的桓家精兵离开建康城足有三百多里地时,皇帝命令打开城门放桓翌等人进建康城。

桓翌回府后,闷闷不乐,乃至于病倒了。在生病之时,他就借口自己的身体不好,向皇帝请辞录尚书事。皇帝推让了一番,倒也准了。收回了录尚书事,皇帝却是没有给谢庄,庾哲,王涛,以及武陵睿王曹焕这四人里的任何一人。

在皇帝心目中,觉得给出录尚书事的时候,除了桓翌那种以军力相逼,他不得已给出去,剩下的就必须是他绝对信任,或者绝对要拔除的人。录尚书事这样的职位极端容易遭到嫉恨,如果在这个职位上的人没有实力,又或者没有皇帝的绝对信任和支持,最后就会遭到暗算,落得个失败,甚至丢掉性命的下场。

得知桓翌病倒,并向皇帝请辞录尚书事,而皇帝又同意了之后,谢府由姜氏出面,召集各房的人举办了一次类似于庆祝意味的酒宴。这一回以李特为首的桓翌手下的兵士冲击谢府,可是把府中众人给吓得不轻。

当日乱兵意图冲进谢府时,姜氏等人可是什么都顾不得拿,在谢庄的催促下打算从谢府的后门出去,往皇宫方向逃,意图避开那些乱兵的锋芒。

谁知他们在到后门聚集之时,有谢府的护卫跑进来告诉他们,说谢府后门的街上有数百面孔黧黑,看起来像是荆州兵士的人堵在谢府后门的门口,谢府后门所在的小街上,这些人三五十人一伙,每过十步八步就是一伙人。这样一来,他们从谢府后门出去,必定要跟他们遭遇打起来。他们的人数比在后门处聚集的谢府护卫还要多一些,另外这些人都是孔武有力的军汉,恐怕谢府的护卫冲出去会不是对手。要是两边人动手了的话,必定那些荆州兵会取胜,如此一来,姜氏等人就危险了。好在这时候,后街上的那些身穿粗布衣服的荆州兵还在观望,没有冲击谢府后门。

姜氏等人一听也是急了,问谢庄该怎么办,要不要让谢府的护卫跟后街上的荆州兵交手?不然,要是前面的那些乱兵冲进来,谢家的人就无处可逃了。

谢庄想了想说:“我命人在前面府门那里守着,要是他们那些荆州兵真得冲破了前面的府门,我们再出去拼一拼。如今且等等,因为前门上的人还没来报信。另外,丹阳尹的兵应该很快就来了,他们一来,那些乱兵就不要想得逞了。

在焦急和惶恐中,姜氏等人又等了半个时辰,结果谢庄命令留在府门口随时注意着,若是见到谢府前门被冲破,他就赶紧到后门那里来向谢庄禀告的人跑来了。

见到那人来,谢庄倒吸了一口凉气,以为前面出事了,那些乱兵冲破了府门,一时之间,让他也心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