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部分 (第1/4页)

“行。”萧弘爽快答应。

两人先去了第五进,右边的萧弘父母所在的德永堂,拜见两人。

萧弘父母两人院子的奴婢领着两人从院子的中路走了进去,到得门口的时候,守在门口的奴婢打起湘妃竹帘,请两人进去。

萧咸和孔氏正在屋子里的堂上坐着,萧弘和谢妙容进来后上前去向两人行礼问安。

两人叫起,让萧弘和谢妙容坐下说话。

待两人坐定后,孔氏就问了些两人在路上的情况,萧弘和谢妙容则把路上一路行来的一些琐事说了些。萧咸则是关心地问谢妙容的身体是否好完全了,谢妙容回答说:“媳妇能吃能睡,这一路行来倒还觉着长胖了些呢。”

孔氏就说:“身体长好这是顶顶要紧的事情,这来了徐州,你就安安心心的跟三郎多生几个孩儿吧,我跟你大人公可是盼望着能早些抱上你们两人的孩儿呢。”

谢妙容唯有点头,萧弘也应承父母,他会加把劲儿,争取能够早点儿上媳妇怀上。

萧咸和孔氏闻言乐得开怀大笑,又说了几句话后,萧咸和孔氏就让儿子和儿媳回他们的院子去梳洗一番,换了衣裳去前面拜见他们的祖父和祖母。

萧弘和谢妙容便应了,随即跟着领路的奴婢往德永堂后面的克己堂去。走在路上,萧弘告诉谢妙容,克己堂是他小时候在徐州住着的时候的院子,是他自己取的名字,但这会儿跟谢妙容成亲了,他祖父在两人来之前就让人新把这院子修葺了一番。只是这院子还叫克己堂显得有些古板了,要是谢妙容想把这院子的名字给改一改的话也行,他明儿让人做了匾额送来,写了新名字重新挂上即可。

☆、第221章 22。1

“先瞧瞧什么样再说吧。”谢妙容不想这么快就费脑子去想给新居改名字,不过,她听了萧弘说的那什么“克己堂”,也觉得这名字太古板了,可以作为萧弘没有成亲前男子的居处的名字,表达一种对孔子那个大圣人的儒家思想的尊崇,但不合适作为成亲后两人居所的名字。还不知道未来两人会在徐州住多久,谢妙容想,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很可能是长住了。十年八年,甚至一辈子也说不定。所以,对自己这么一个长期的居所,谢妙容决定在看过什么样以后,好好拾掇拾掇,再取个又吉利又好听的名字,和萧弘好好过日子。

“也好。”萧弘笑道,“你瞧了有什么不满意的,就跟我说,我让人改。”

说话间,两人就到了克己堂。

这个院子是在萧咸和孔氏的德永堂后面的一个不大的两进院落,分为外院和内院。外面的院子以前是给服侍萧弘的奴婢们住,里面的院子则是他的居处和书房。院子除了正门外,另外有角门通往环绕内宅的甬路,这条甬路在刺史府的最外围,一般是供刺史府内的奴婢们行走的,也就是说刺史府的奴婢们不能在内宅中路进出,内宅的中路只能是主子们行走。

站在院子门口,谢妙容抬头果然看到门楣上一块黑匾,上面几个规规矩矩的楷书字体,用金粉笔写着“克己堂”三个字。

她指着那匾额问:“郎君,但不知你可做到了‘仁’这一点儿?”

孔子曾经说过“克己复礼为仁”,所以在这里谢妙容带着戏谑的意味问萧弘。

萧弘搓搓鼻子:“娘子太抬举我了,关于‘仁’,这是君子一世需要不断修身养性才能达到的境界。我自小发蒙以后,曾经想到能做到‘克己’,已经能让我自己满意了。”

谢妙容抚掌笑:“我这会儿回想起来,我们初次在谢府后花园见面时,你一定被我气得不行,结果还是‘克己’了,放过了作弄我,只不过既然你不是要咬人的汪,为何要做出那种凶恶的样子呢?”

“什么咬人的汪?好啊,你竟敢这么说我,看我不给你两个栗子吃?”萧弘后知后觉,弄懂了谢妙容说的话后,忍不住笑,抬手就要去敲谢妙容的头。

谢妙容忙避开了,嘻嘻笑着跑进门里去了,萧弘跟着追进去。

在门前守着的婢妇不禁讶然,没想到这三郎夫妇竟然一点儿都不稳重,就跟那些市井的少年夫妇一样打打闹闹,没个正形儿。比起二郎夫妇来说,他们可是跳脱多了。她们都是刺史府里派来的奴婢,刺史府规矩大,不但主子,就是底下的奴仆们也都是举止有据,甚少打闹说笑的。所以,她们看到萧弘夫妻这样不免吃惊。

谢妙容倒是不知道外面萧家的奴婢想的那些,她笑着跑进了克己堂后,就看到这个院子的确是新修葺了一番,粉墙黑瓦,地下铺设着平整的石板。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