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在建国初期,为了修生养息,尽快恢复国力,这样做自然没有错。

可是后来,那些农民或自愿、或被迫地出售土地,使得土地兼并现象越来越严重,到如今已经严重影响了大齐的财政收入。

裴清殊也不是生来就是皇帝,他也是打那个阶段过来的——在他还是皇子的时候,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傅淑妃,都购置了大量的土地。

想想也是,地位崇高、可以免税、手里又有闲钱的人,买地投资不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么?

所以裴清殊完全能理解那些士绅为什么会这么做。

可是一旦他当上了皇帝,不是从个人角度,而是从全局角度考虑问题的话,就会发现这样下去,是不利于国家长期发展的。

现在可以说,税制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不过改革并非一日之功,需要经过慎重的考虑和反复的讨论才能够成型,裴清殊就是再急也没用。

在“开源”之前,裴清殊考虑了一下,可以先从“节流”做起,减少一些国库的开支。

给太上皇修建泰安宫,这是一笔必不可少的支出。要是裴清殊继了位,不给他老爹一个合适的地方住的话,言官们非得用“不孝”的罪名把他骂个狗血喷头不可。

不过除此之外,裴清殊最近几年都不打算修建什么大工程了。

现在大齐都穷成这样了,还大兴土木,那不是开玩笑么?

裴清殊现在走在宫里,看到宫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眼睛里都只有一个字:钱啊!

甚至连吃饭的时候,他都觉得没胃口了——这么多的菜,他一个人哪里吃得完?就算有些菜可以赏给妃嫔和下人,那也还是太浪费了。

在大齐,皇帝和太后每顿饭会有二十到二十五道菜,皇后有二十道左右,其余妃嫔的待遇,则按品级递减。

虽说和历史上那些一顿饭动辄上百道菜的皇帝比起来,裴清殊已经算是很“节约”了,不过裴清殊还是觉得,他可以适当地减少一些这种不必要的开支。

而且说句老实话,这么多的饭菜,吃前两顿的时候还觉得稀罕,可吃了两个月之后,就越吃越没劲。

主要是菜多了,味道就杂了。每次二十几道菜轮着吃一遍,不知不觉就饱了,却又感觉什么都没吃到,幸福感还不如每顿只有四菜一汤的时候。

不过,就算裴清殊这个皇帝可以满足于四菜一汤,但裴清殊知道,他要是一下子做出那么大的调整的话,只怕会引起不小的反弹。

所以裴清殊召来新任内务司总管大臣还有御膳房总管之后,向他们吩咐下去,以后每一顿御膳,包括主食、点心和汤品在内,最多不能超过十八个碗碟。

除了太上皇和两宫皇太后的份例照旧之外,包括皇后在内,所有后妃的份例都会相应有所减少。

不过就算是最低等级的美人,每顿饭也至少有四个主菜,裴清殊总不至于狠心到让他的女眷跟着自己饿肚子的。

而且很多后宫妃嫔,为了保持纤细的身材,每顿饭吃的都很少,浪费现象非常严重。

很多时候她们吃的不是饭菜,只是面子和身份地位的象征罢了。

这道圣旨传下去之后没多久,后宫便积极响应。两宫皇太后尤甚——傅太后主动表示,以后她就和宋皇后一个份例,每顿饭不超过十六个菜,绝不在后宫里搞什么特殊。

林太后干脆表示,她现在吃素,根本吃不了那么多,每顿两三个菜就够了。

林太后话是这么说的,但裴清殊肯定不能这么“苛待”自己的生母。

既然两宫太后都发话了,裴清殊就让御膳房以后都以皇后的规格准备两宫太后的饭菜。

许是因为有两宫太后起了表率作用,后宫妃嫔们为了表现自己,纷纷向裴清殊表示,自己可以少吃一点的。

裴清殊听说之后,真是感到哭笑不得。

这些争宠的小把戏,他不但不觉得感动,反倒感觉……有些可笑。

以前裴清殊没提这件事的时候,怎么不见她们主动节俭一点呢?

倒是宋皇后,虽说皇后的份例很高,但她一早就吩咐下去,不要铺张浪费。

她平日里的吃穿用度,刚好能够维持一个国母的体面,却从来不会过于铺张。这也是裴清殊喜欢来她这里的原因之一。

裴清殊和皇后说起此事的时候,就听宋皇后温婉地说道:“皇上也要体恤妹妹们呀。皇上刚刚登基不久,政务繁忙,她们能伴驾的时间十分有限。若是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