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 (第1/4页)

“母妃,您就别责怪王爷了。王爷忙于公务,顾不上妾身也是有的。只要他是在忙正事,不是像前几年那般在府中闭门不出,妾身便心满意足了。”

“唉,你啊,就知道替他说话。”荣贵太妃表面上叹气,心里头却是对庞氏这个善解人意的儿媳妇越发的满意了。“对了,你可知墨儿,和皇上最近颇为宠信的那个韩歇,有什么关系吗?”

庞氏想了想,摇摇头道:“妾身未曾听闻。怎么了母妃?”

“没什么,本宫就是有些奇怪。墨儿的信上说,要本宫想想办法,务必将那韩歇的妹妹留在宫中,哪怕不能为妃,给傅太后做个女官也好。本宫倒是不知,墨儿何时竟和韩家人走得这么近了。”

庞氏露出了一个迷茫的表情来,不过很快便又笑道:“母妃,不管怎么说,韩歇现在是皇上面前的红人,王爷和他走得近些,不是好事吗?”

“或许吧……”荣贵太妃略显忧虑地说道:“不知为何,本宫这心里,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总觉得要出什么大事儿了。但愿,是本宫想多了吧。”

……

乾元殿里,韩歇才刚刚受过裴清殊的召见,从殿内退了出来,正好与前来面圣的公孙明擦肩而过。

韩歇近来虽在御前露了几分脸,但在公孙明面前,他还是不够看的。因此面对公孙明时,他十分恭敬,一口一个“公孙大人”。

公孙明笑着应付了他两句,便以皇上还在等着为借口,转身踏入乾元殿。

裴清殊见了他,便抬手让他不必多礼:“阿明,你来的正好。刚才可是看见韩歇了?”

公孙明点点头:“不知皇上召臣前来,所为何事?可是……与那韩歇有关?”

“就你聪明。”裴清殊笑道:“你过来,看看这封信。”

公孙明和裴清殊议事的时候,身边很少会留近侍。所以公孙明见了,便亲自上前,接过了那封密信。

“安……”公孙明看完之后,微微皱起眉头,“他提醒您小心韩歇?这……这是什么路数?莫不是韩歇,和匈奴人有关?”

裴清殊摇摇头:“他也不清楚。细细想来,朕只知他出身寒门,父母早亡。其他的,也是一概不知。”

“皇上放心,臣这就派人去查。”

裴清殊拍拍公孙明的肩,浅笑道:“嗯,你办事,朕放心。”

裴清殊正想在问问公孙明,娴贵妃母女的事情查的怎么样了,就听宫人前来通报,说是傅煦傅大人求见。

“许是阿煦来给皇上送折子了,”公孙明笑了笑说:“阿煦细心,在内阁做事真是再合适不过。当年咱们在长华殿读书那会儿,可不就是阿煦每日为皇上整理课业的吗?要是换做是臣来做这份差事,我们三个可不知要挨多少次先生的手板了呢。”

“少来这一套,就你这个鬼机灵,会吃这种亏吗?十余年间,真正挨过先生手板的,也就只有虎子而已吧。”裴清殊看公孙明这意思,想来是暂时还没有什么进展的了,就让人传傅煦进来。

公孙明急着去查韩歇的底细,就先告退了。

出去的时候,正好遇到傅煦。

和之前遇到韩歇时不同,公孙明和傅煦是旧友,见面之时自然要亲热许多。

“阿煦,你怎么开始留起胡子来了?我远远儿瞧着,还以为是哪个老臣呢。”

傅煦比裴清殊和公孙明他们大两三岁,不过傅煦打小性情沉稳,若是不看面貌,只看行事的风格,简直比公孙明大了十岁还不止。现在傅煦开始蓄须,就连面貌也比公孙明年长许多了。

“眼看着就要到而立之年了,也没什么可奇怪的吧。”傅煦面色淡淡地说道:“皇上还在等着,我先进去了。”

公孙明连忙恭恭敬敬地向傅煦行了一个礼:“傅大人慢走。”

公孙明虽然受宠,但钦天监监正是四品,傅煦却是二品大员。傅煦知道,公孙明这是在故意臊他呢。

他仍旧板着脸,却是抬起脚,朝公孙明的屁股上踹了一下,公孙明顿时大笑起来。

傅煦听着公孙明的笑声,却是没有再回头,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

……

是夜,荣国公府。

傅煦的妻子容氏见他回来了,便十分殷勤地上前伺候。

“夫君看起来很累,可还是在因为迁都一事而操劳呢?”容氏边替傅煦换下朝服边道:“皇上想一出是一出,只是苦了你们这些在下头做事的大臣。”

傅煦沉着脸道:“岚儿,休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