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页)

掌握了销售渠道的人,的确是有底气想要进一步掌控货源渠道,毕竟做下游的要不能掌控中上游,就得一直处于被掌控状态。

这个想法陈郄懂,但不代表会轻易放弃自己的优势将之拱手让人,“纵然西北有玉石矿山,从西北到京城,一路城镇,税收无数,少观主要有门路,也不会来与我争这翡翠生意了。”

就一没权没势的国公府,玉石的渠道哪是好打通的。

“所以,冯家那一成利益,我未曾想过要动。”刘喜玉提醒陈郄。

要动的也不过是傅家要分了那三成,傅三爷还好说,多少有个由头,其他两房简直就是没道理可讲了。

陈郄面带微笑,“少观主当知晓,我二舅舅之前在何处为官,又因何被提拔。”

刘喜玉想了想,突然就想明白了,“那大房又为何?”

陈郄淡淡道:“承宗房,岂可被薄待。”

傅家二房先前在梧州下面的南安县任职,此县城恰好与西南各部落相邻,因地域的特殊性,傅二爷所承担的责任也比旁的县相同职位的要多上许多,故旁的地方是七品,此处却能得特殊任命六品,就好似京畿府的职位实际上要比外省同职位的要高上一级一般。

也是傅二爷这几年劳苦功高,要不提拔也不太好,否则再留梧州几年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里面也有一些旁的朝廷派系影响,所有人作为棋子,在棋盘上也都不是能够自主,还是得看本派系的运作。

陈郄敢说分给傅家二房一成利,就因傅二爷在此处这几年的好名声,在遇见西南百族之时借用傅二爷的名声对他们而言就极为有利。

而傅家大房作为承宗房不能薄待,真正的缘由当然是上面两房兄弟感情深厚不说,傅家长房乃是傅家的希望,全力支持傅家大房,傅家大老爷自然会反馈于傅家,陈郄跟着三房也只有受益没有吃亏的。

“户部,商贾赋税、后宫采买。”陈郄撩起眼皮,又指出了两点来。

她上辈子得到的亲缘就有限,换了个身体也不可能突然变圣母了愿意无缘无故对人好,她要分傅家三份,也不是随便乱分的,她付出了想从其中拿到的自然是更多的好处。

如果说冯家因为掌管天下官员考核能得人卖个面子,那么傅家大爷就是直接可以操控赋税之人了。

裴家大郎听到这,立马就没节操的转变了方向,跟陈郄又站在了一道,反问刘喜玉,“小公爷能出的,也与如玉一样,不过些许银子吧?”

这个渠道,就算是原料的押送,也有京城里有名的镖局,掌握在刘喜玉手里的,还真只有销售的渠道,要掌控中上游他到底还是不行。

所以哪来的脸,要求这要求那啊,想起之前段世子大言不惭送出去那一成,裴家大郎有机会肯定得咬回来。

刘喜玉没理会裴家大郎,只是看向了陈郄,如果陈郄没有让他入股的想法,也不会与他说这么多。

冯家、傅家的势当然要借,但这么明晃晃的说出来,要说是行贿也差不离了,简直就像在给人递出自己的把柄。

当然,这种事情,各大家族里都有插手,算不上什么新鲜事儿,但都是暗地里的,可没谁像陈郄这般理所当然。

所以,刘喜玉可以看出来,陈郄至少是对市场是有渴望的,所以对他坦承,她的野心才是他最大的依仗。

第069章 布局

在银子上,陈郄跟刘喜玉都不是什么舍得的人,说是趁着刘喜玉要出发前往西南前将分成事宜商量好,其实也还有得磨。

两人唇枪舌剑,将彼此贬斥得一文不值,好在其中压价,也是让宁西侯世子和裴家大郎开了眼界。

想想一个闺阁女子,一个天下唯一的世袭国公府国公,身份都当是比那些商贾要高贵一些的,哪知道人家算起账来,这满身的铜臭味儿比商贾还盛,不知道的人还当他们是哪个土匪窝里出来的,眼睛全钻进钱眼儿里了。

而这场争论,让几个人连饭都来不及吃,还是傅家表妹越听越糊涂了,让人准备了点心上来才让几人有了果腹之物。

陈郄吃东西吃得快,吃完一次喝一口茶把点心压下就继续说,刘喜玉也不遑多让。

两人一直到刘喜玉说自己江南的铺子可以给陈郄免费用之后,这场争论才有了结果,“江南、西北、西南,乃至更远的东南,只要翡翠能到达之处,我便可供一间铺子,姑娘以为如何?”

这可是大手笔,目瞪口呆得麻木的宁西侯世子跟裴家大郎在此时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