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 (第1/4页)

上都没想到叔父能起死回生……”

李端长长舒了口气,接着道,“不管内中多少因果缘由,两条人命再加上李府的荣辱兴衰,我们欠她天大一份恩情,往后得倾力相报才是……”

李崇知道是三条,只这件事他要带进棺材里,未对第二人提起过,也只自己记在心里了。

李端疲乏地捏了捏眉心,拍拍李崇的肩膀道,“等二弟醒来,你我陪他一道去给皇上请罪,二弟不是忘恩负义之人,你先与他分说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他知晓是非轻重的。”

李崇心领神会,兄长与卢贲元谐来往,对皇帝心生不满,又是扩户输籍的档口上,与卢贲刘昉等人混在一处,势必要惹出祸端,但现在受了皇家的恩惠,兄长再这般作为,一则忘恩负义,二则皇帝难免迁怒晋王妃多事。

李崇应了,“大哥放心,大哥几夜没得休息,先去歇着,我与兄长说。”

杨坚确实是怪贺盾多事,见贺盾立在下首看着他,知道话说委婉了她压根听不懂,只好挥退了下人,明言道,“阿摩也让你这么折腾自己,十几日不歇息,命也不想要了么?”

贺盾做了个揖笑道,“谢谢父亲关心,儿臣确定自己不会有事才这么赶的。”

杨坚看她乐呵呵的半点不介意,重重拍了下手边的桌子,没好气道,“朕跟你明说了罢,你知道你给朕惹了多大个麻烦么。”

贺盾因方才李端的话,隐隐猜到一些,但又不是很赞同杨坚的做法,便摇摇头,等杨坚说完话。

杨坚沉声道,“你去李家,可是见识到李家的人势了,那李询与卢贲张宾图谋不轨,挑拨离间我与太子的关系,现在还有两箱金银财宝搁在太子东宫里,两箱在你三弟那里,这等重罪本是要抄家灭族,但李穆在,我就动不得他李家人……你还笑得出来,阿摩也由得你胡来。”

贺盾是真没想这么多,看杨坚越说越生气,想过去给他顺顺气,又被身份所限,只得站在原地道,“卢贲的事儿臣不知道,不过儿臣去给李询看病的时候,李询肝气郁结,饮酒过量引得旧伤复发,昏迷中还惦记着想在战场上大显身手,儿臣看他不像要谋反的样子,李端大人说了,等他醒了,就带来父亲这里谢罪。”

杨坚虽是神色不虞,也没打断贺盾的话,只自己坐着想事情。

贺盾见他不像狂怒的样子,想劝一劝,便努力组织语言道,“父亲慧眼如炬,定是知道他们几个谁忠谁奸。”

杨坚冷哼了一声,“这世上除了你母亲不会反朕,旁人真不好说。”

贺盾熟悉杨坚的脾性,听他这么说也不觉得意外,只接着道,“其实父亲您是励精图治的明君,他们也是想跟着您共建盛世,偏又怀才不得显郁郁寡欢,这才被一些图谋不轨的人利用了,别的人我不知道,但像李穆元谐这些,您只要一天是好皇帝,百姓站在您这边,他们就会忠于您,而且杀人杀得朝堂上人心惶惶草木皆兵,更是下下之策了。”

这种事光靠防是防不住的,多半都是防不胜防。

诸如李密等原本便是官宦人家,在朝为官不得志便乘势而起,李渊更不用说了,因着亲戚的缘故,得杨坚重用,又得杨广重用,宇文化及杨玄感是杨广的密友加亲戚,能反的时候也没手下留情。

这种事,防是能防,但防不完,杀不尽,重要的还是朝政和皇帝本身,可这太累了,见效也慢,大部分君王都喜欢直接把怀疑对象诛杀干净,简单粗暴,却常常适得其反。

大隋建立不久,百姓归属感不强,这时候更不应该采取这种下下之策,偏生杨广杨坚权利至上,沉迷这些简单粗暴的杀戮中不可自拔。

杨坚脸色变来变去,似是又要生气,贺盾连忙又长长作了一次揖,“儿臣的意思是,父亲您英明神武,好好查一查,真要反的当然不能留,其余的父亲换种方式,合理的范围内多给恩德,让他们忠于您,不是更好么?”

杨坚看着贺盾神色不悦,“你不用给朕带高帽,朕不吃你这一套。”

贺盾与杨坚相处久了,现在其实并不是很怕他了,听他这么说,反倒乐呵呵道,“父亲您看,现在我们救了李穆和李询,李家的人对我们感激得不行,只要老太师活着的一天,就不会对皇上不忠,不是很好么?”

人也救活了,事到如今,便也只能顺坡下驴。

杨坚沉吟片刻,唤了赵芬进来,吩咐道,“你去拟两道旨意,一道令大理寺彻查卢贲刘昉图谋不轨之事,另外一道旨意即刻送去太师府给李穆,便说他李穆功勋卓著,从今往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