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部分 (第1/4页)

“十九年前的那场阴山打战,你们大胤朝的军队怎么那么不经打啊?”

郑恩泰看着对方那挑衅的眼神,平静的面容下,心湖搅起了*。

他思绪飞快地旋转起来。他在思索着如何回答这个难堪的问题,既能不丢面子,维护国格。又能不跟鞑靼人闹翻。。。。。。

他做出了一个愁苦的表情,深叹了一口气后。说道:“有些事情,本来是不该说的,既然大人你问起来了,就告诉你吧!”

鞑靼使者先是一愣,紧接着忙追问原因。

郑恩泰沉吟了一下,说道:“当初我们大军的主力部队不在上京城啊,那时候南征了,我宪宗上皇是受奸人蒙蔽。一时轻敌才会导致了阴山那场战役的失败啊。后来我南征大军在阴山之战后不是全部赶回来护卫上京城了么?那是二十多万精兵啊,全部是精锐,经过严格的训练的。英宗陛下登基后,不就是指挥了那支精锐部队,将你们鞑靼的大军,赶出了上京城,打回了边境么?”

鞑靼使者浓密的胡子因嘴角的抽搐不断抖动着,脸上显出了尴尬的神色。

他刚刚似乎搬了块石头,狠狠地砸了自己的脚。

郑恩泰唇角一挑,假装没有发现。似漫不经心的补充道:“宪宗上皇崇文,英宗陛下尚武,而今我大胤朝的大军。精兵已经增至三十万,这还不包括其他普通军士在内。算起来,而今我大胤朝百万雄师浩荡,不惧任何一方势力,若有胆大心肥者想染指我大胤朝江山,定要叫那些泥腿子们有去无回!”

鞑靼使者一脸震惊,脸色渐渐白了起来。

百、百万雄师?

他此前就听国师李啸天说,这个新皇帝英宗,是个厉害的。比起被俘在王庭的宪宗,更加狠利有手段。今日听此人一言。心里倒是信了七八分了,只是想起那传闻中的百万雄师。他心口揣得厉害。

郑恩泰看着使者,淡淡的笑道:“不过鞑靼倒是不必担心这些,如今我们乃是兄弟之邦,自然是彼此维护两国和平友善的,哪能再让战火破坏了这份关系?”

使者忙点头道是,心头的担忧感渐渐平缓了一些。

他招呼郑恩泰和其他使者用饭,说明日就起程,领着他们赶回王庭觐见可汗。

******

辰逸雪虽然不了解朝事,但他是一个政治嗅觉非常敏感的人。

上次容妃请蕙兰郡主和金子去钟萃宫的事情,他一眼就瞧出了端倪。

龙廷轩想要利用端肃亲王的影响来赢得那些未站队朝臣的支持。

端肃亲王近些年已经退出了朝堂,不过他在朝中的影响力仍然是巨大的。端肃亲王手里有一块先皇御赐的玉牌,这块玉牌,可以在任何时候面见陛下,还有护身保命之效。

对一般人而言,皇帝岂是你想见就能见的?得有传召才能面见圣颜的啊!

想想,这是一个多大的特权?

不过端肃亲王为人低调,并不曾为此骄傲托大。

龙廷轩或许一开始没有想到从端肃亲王那里入手,原因是这些年,他一直都在扮演一个懒散不羁,只懂吃喝玩乐无心朝政之争的富贵王爷,所以他从不曾跟朝中的任何一派有所亲近,更不能与拥有崇高威望的端肃亲王亲近。再说亲王也不一定会理会当年的那个毛头小子。

可自从容妃在春宴上为他和柳若涵拉了红线之后,他就萌发了这样一个念头。

蕙兰郡主是柳若涵的舅母,有了这层关系,他便有了亲近的借口。

容妃请蕙兰郡主和金子去喝茶,是龙廷轩教的,当然,容妃那个政治白痴并没有将这一个小小的举措想得那般深沉。

龙廷轩是试图从一些细小的交往上,给外界营造一种错觉,便是蕙兰郡主跟容妃的关系很好,端肃亲王世子夫妇跟他私下的交情也很好,柳家与王府乃是亲戚,将来他们大婚之后,就是就更是亲上加亲了。

那人们会怎么想端肃亲王最后的选择呢?

少不得会往偏上想想吧?

******

不说辰逸雪的身世之谜如何,就说这朝堂上皇子间的党派之争这般激烈,端肃亲王也不会去蹚这趟浑水。

当天晚上,老亲王便跟蕙兰郡主说了,跟皇家的每一个人,保持距离。

蕙兰郡主本身就不是那种追名逐利恋栈权势之人。自然明白端肃亲王心中的忧虑。

父王戎马一生,为了大胤朝的江山社稷奉献了一辈子,他老了。现在唯一想过的,就是平静安逸的日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